朔风:北风。劲:猛烈。哀:凄厉。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的意思_明月照积雪清洁而寒冷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的意思_明月照积雪清洁而寒冷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的意思_明月照积雪清洁而寒冷
整句翻译:
明月照在积雪上,北风猛烈而且凄厉。
“明月照积雪”引自谢灵运《岁暮》,诗云:“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运往无淹物,年逝觉已催。”
“明月照积雪”一句,清冽空远之境似在眼前。皎皎月轮当空,漫野积雪映辉,此情此景清冷得让你仿佛听见了诗人心底的喃喃低语。大巧则拙,此之谓也。
明月照射积雪,沉郁苍茫
北风呼啸来袭,猛烈凄厉
“明月照积雪”引自谢灵运《岁暮》,诗云:“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运往无淹物,年逝觉已催。”
“明月照积雪”一句,清冽空远之境似在眼前。皎皎月轮当空,漫野积雪映辉,此情此景清冷得让你仿佛听见了诗人心底的喃喃低语。大巧则拙,此之谓也。
《岁暮》
南北朝:谢灵运
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运往无淹物,年逝觉已催。
【译文】
我怀着深重的忧虑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内心备受煎熬,长夜漫漫无尽头,天明迟迟盼不来,不堪忍受啊。
明月照在积雪上,北风猛烈而且凄厉。
没有的事物,都会随时间的消逝而亡。一年将要过去了,自己的生命也正受到无情的催逼。
【注释】
岁暮:年底。
殷忧:深深的忧虑,《诗经·邶风·柏舟》有“耿耿不寐,如有隐忧”之句,谢诗这一联当化用其意。殷:多,深。寐:睡觉。颓:尽。
朔风:北风;朔:北方。劲:猛烈。哀:悲痛,凄厉。
运往,四季更替;运:即一年四季的运转。淹物:久留之物;淹:浸没。年逝:年华逝去。催:紧迫。
【赏析】
这是一首岁暮感怀诗,时间又是在寂静的长夜。在这“一年将尽夜”,诗人怀着深重的忧虑,辗转不寐,深感漫漫长夜,似无尽头。
诗的开头两句,以夜不能寐托出忧思之深,用一“苦”字传出不堪禁受长夜难眠的折磨之状。但对“殷忧”的内涵,却含而不宣。《诗经·邶风·柏舟》有“耿耿不寐,如有隐忧”之句,谢诗这一联当化用其意,“殷忧”包含下文已经明白揭出的“运往”“年逝”之悲。它并非单纯的对自然寿命的忧虑,而是交织着人生追求、人事等多方面矛盾的复杂思绪。
三四两句是殷忧不寐的诗人岁暮之夜所见所闻。积雪的白,本就给人以寒凛之感,再加以明月的照映,雪光与月光相互激射,更透出一种清冷寒冽的青白色光彩,给人以高旷森寒的感受。这是一种典型的阴刚之美。这一句主要是从色感上写岁暮之夜的凛寒高旷之象。下一句则转从听觉感受方面写岁暮之夜所闻。“朔风”之“劲”,透出了风势之迅猛,风声之凄厉与风威之寒冽,着一“哀”字,不仅如闻朔风怒号的凄厉呜咽之声,而且透出了诗人的主观感受。两句分别从视、听感受上写出岁暮之夜的高旷、萧瑟、寒凛、凄清。这两句的真正妙处是它和殷忧不寐的诗人之间存在一种微妙的契合。诗人是在特定的处境与心境下猝然遇物,而眼前的景象又恰与自己的处境、心境相合,情与境合、心与物惬。明月映照积雪的清旷寒冽之境象,似乎正隐隐透出诗人所处环境之森寒孤寂,而朔风劲厉哀号的景象,则又反映出诗人心绪的悲凉与骚屑不宁。
五六句写到随着时间的运行,四季的更迭,一切景物都不能长留,人的年岁也迅速消逝。值此岁暮之夜,感到自己的生命也正受到无情的催逼。这两句抒发诗人岁月不居、年命易逝之慨。这种迟暮之感与诗人的壮志不能实现的苦闷联系在一起,并由“明月”二句所描绘的境界作为烘托,这种感慨并不流于低沉的哀吟,而是显得劲健旷朗、沉郁凝重。
全诗叙事写景抒情交融汇合,浑然一体,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无可追回的惋惜和对事业无成的惆怅。
扩展阅读:谢灵运个人作品
《隋书·经籍志》所录谢灵运著作36卷,已佚,除《晋书》而外,尚有《谢灵运集》等14种。《谢灵运集》19卷(梁20卷,录1卷),已佚。北宋以后就已散佚。明代李献吉等从《文选》、《乐府诗集》及类书中辑出谢灵运的作品,由焦竑刊刻为《谢康乐集》。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有《谢康乐集》2卷。严可均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逯钦立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均有辑录。黄节有《谢康乐诗注》。文学出版社于1958年曾据清华大学讲义本校订排印。
谢灵运早年信奉、,曾润饰《大般涅槃经》,撰写《十四音训叙》以注解《大般涅槃经·文字品》。有《辨宗论》为其阐释顿悟的哲学名篇。谢灵运还于元嘉间奉诏撰《晋书》,但未成。
扩展阅读:谢灵运8大经典名句
一、万事难并欢,达生幸可。
出自南朝·谢灵运《斋中读书》。世间的完事,不可能都如意,乐观豁达的人,才可以常常有好的心情。乐观的人,即使面对困难,也会从中发现乐趣;悲观的人,即使沉浸在幸福中,也会担心将要发生不幸。
二、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
南朝宋代景平二年秋,诗人谢灵运,任永嘉太守一年后称病离职。本诗出自其《初去郡》一诗,描写的正是其刚刚离任时,仿若获得了解脱一般的愉悦之情。这句话的大意是,空旷的原野凸显出了沙岸的明净,而高高的天空之上,月光也显得格外皎洁。
三、密林含余清,远峰隐半规。
出自南朝宋·谢灵运《游南亭》。余清,指雨后的清凉之气。半规,指半个太阳。此写雨后密林透清凉、远峰隐半日的景象。
四、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出自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此言春天来临,池塘边绿草萌生、园中柳上又换了另一种鸟叫之声。这是描写春天物候变化的句子,看起来是平常的写景,句子也没有特别的修辞技巧,但读来让人有一种“人人眼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感觉。
五、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出自南朝宋·谢灵运《入彭蠡湖口》。春晚,指暮春、春深。屯,聚集。【译文/点评】此写暮春时节原野之上葱绿秀丽、山峰之巅浮云如驻的景象。
六、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出自南朝宋·谢灵运《岁暮》。朔风,北风。劲,强劲。哀,指凄厉。此写冬夜冷月照雪、北风凄厉的景象。
七、谁谓古今殊,异代可同调。
出自南朝宋·谢灵运《七里濑》。谁说古时与现代不一样,不同时代的人,也可以有相同的志趣和主张。
八、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出自南北朝·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底下恰好的时辰、美丽的景色、欢畅的心情、快乐的事情,这四样同时在一起出现是很难很难的呀!这句话是说种种美好的主客观情况恰好同时存在又契合在一起的概率很低,因而是极难的;人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取美好、达到自适,而不必幻想某种好事的偶然出现。
一、万事难并欢,达生幸可。
出自南朝·谢灵运《斋中读书》。世间的完事,不可能都如意,乐观豁达的人,才可以常常有好的心情。乐观的人,即使面对困难,也会从中发现乐趣;悲观的人,即使沉浸在幸福中,也会担心将要发生不幸。
二、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
南朝宋代景平二年秋,诗人谢灵运,任永嘉太守一年后称病离职。本诗出自其《初去郡》一诗,描写的正是其刚刚离任时,仿若获得了解脱一般的愉悦之情。这句话的大意是,空旷的原野凸显出了沙岸的明净,而高高的天空之上,月光也显得格外皎洁。
三、密林含余清,远峰隐半规。
出自南朝宋·谢灵运《游南亭》。余清,指雨后的清凉之气。半规,指半个太阳。此写雨后密林透清凉、远峰隐半日的景象。
四、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出自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此言春天来临,池塘边绿草萌生、园中柳上又换了另一种鸟叫之声。这是描写春天物候变化的句子,看起来是平常的写景,句子也没有特别的修辞技巧,但读来让人有一种“人人眼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感觉。
五、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出自南朝宋·谢灵运《入彭蠡湖口》。春晚,指暮春、春深。屯,聚集。【译文/点评】此写暮春时节原野之上葱绿秀丽、山峰之巅浮云如驻的景象。
六、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出自南朝宋·谢灵运《岁暮》。朔风,北风。劲,强劲。哀,指凄厉。此写冬夜冷月照雪、北风凄厉的景象。
七、谁谓古今殊,异代可同调。
出自南朝宋·谢灵运《七里濑》。谁说古时与现代不一样,不同时代的人,也可以有相同的志趣和主张。
八、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出自南北朝·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底下恰好的时辰、美丽的景色、欢畅的心情、快乐的事情,这四样同时在一起出现是很难很难的呀!这句话是说种种美好的主客观情况恰好同时存在又契合在一起的概率很低,因而是极难的;人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取美好、达到自适,而不必幻想某种好事的偶然出现。
一、万事难并欢,达生幸可。
·谢灵运《斋中读书》。世间的完事,不可能都如意,乐观豁达的人,才可以常常有好的心情。乐观的人,即使面对困难,也会从中发现乐趣;悲观的人,即使沉浸在幸福中,也会担心将要发生不幸。
二、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
本诗出自其《初去郡》一诗,描写的正是其刚刚离任时,仿若获得了解脱一般的愉悦之情。这句话的大意是,空旷的原野凸显出了沙岸的明净,而高高的天空之上,月光也显得格外皎洁。
三、密林含余清,远峰隐半规。
谢灵运《游南亭》。余清,指雨后的清凉之气。半规,指半个太阳。此写雨后密林透清凉、远峰隐半日的景象。
四、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谢灵运《登池上楼》。此言春天来临,池塘边绿草萌生、园中柳上又换了另一种鸟叫之声。这是描写春天物候变化的句子,看起来是平常的写景,句子也没有特别的修辞技巧,但读来让人有一种“人人眼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感觉。
五、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谢灵运《入彭蠡湖口》。春晚,指暮春、春深。屯,聚集。【译文/点评】此写暮春时节原野之上葱绿秀丽、山峰之巅浮云如驻的景象。
六、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谢灵运《岁暮》。朔风,北风。劲,强劲。哀,指凄厉。此写冬夜冷月照雪、北风凄厉的景象。
七、谁谓古今殊,异代可同调。
·谢灵运《七里濑》。谁说古时与现代不一样,不同时代的人,也可以有相同的志趣和主张。
岁暮
南北朝 · 谢灵运
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运往无淹物,年逝觉已催。
眼空朝市爱山林,放浪登临寄笑吟。
毕竟趋荣成异代,耻秦空抱鲁连心。
出塞
王昌龄 〔唐代〕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夫未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赏析
这是一首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怎样才能解脱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倘若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龙城”指奇袭匈奴圣地龙城的名将卫青,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飞将军李广。“龙城飞将”并不只一人,实指李卫,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的天然屏障。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这种不顾局面的愿望;又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的正义性,因而个人利益服从安全的需要,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
诗人并没有对边塞风光进行细致的描绘,他只是选取了征戍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画面来揭示士卒的内心世界。景物描写只是用来刻划人物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汉关秦月,无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彩。把复杂的内容熔铸在四行诗里,深沉含蓄,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