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老子《道德经》
道德经 无形_道德经无形胜有形是哪一章
道德经 无形_道德经无形胜有形是哪一章
道德经 无形_道德经无形胜有形是哪一章
道德经 无形_道德经无形胜有形是哪一章
《道德经》明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所谓的大音和大象,与道并列,是以器象来表征、喻示大道。
希:同无
整句是
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翻译过来就是
最最洁白的好象污浊,最方正的没有棱角,的器具完成,
的音乐没有声响,的象没有形象。
大道隐匿,没有名称,却唯有道善于始生万物,又善于去完成。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句话的意思是指耳不能听,因为五音乱耳,使人失去了大道的声音。 也指“的声音是没有声音的 ”和不要显刻意,不要过分的主张,要兼容百态。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意思是指最美的声音乃无声之音。的东西一般看不出棱角,宏大的气势景象没有一定之形。这是一种哲学,也是一种美学,细细品味,道理自从中来。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越是好听的音乐越是悠远低小,越是宏伟的形象越是缥缈无形。”这其实就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推崇的一种美学观念,他觉得真正的美是自然的,非人为的。
《道德经》中大音希声的意思是的声音反而听起来无声无息,的形象反而没有形象。
大音希声,音者闻也,一切闻始于性,性自能闻,性无不包,故名为大,音色性空,声即非声,故曰:大音希声。释义:自性为大,闻性无所闻。大象无形,象者相也,相之者莫过于无相之相。或问曰:无相岂可名为相?曰:此无相之相,唯可以智知,不可以见见,何以故?此无相之相即性也,性相遍一切处,有相无相皆含性相,故知其大。释义:性相,故名为大,非见所及,故不可以形相见。注:大象虽无形相,亦无不相也。若执有相,则不见大相,若执无相,亦不见大相。见大相者见实相,然而实相不可见,非见非不见,见不能及,见犹离见,乃可以见见也,见见之时,实无所见,虽无所见,见性自见。此性人人具足,然皆不识,盖义理不彻,不知返观所以不知,虽然时时现前而不识之。
【一】原文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二】模型
前一章大部分也是在讲用兵的内容,比如说不武、不怒、不予、不争,就是带军打仗尽量不要去用武力解决问题,自己作为将领也不能容易动怒。那如果实在需要用武力来解决问题,要怎么样呢?这一章的智慧就是以客为主,以退为进。以客为主也就是根据对方的行为来作出反应,一方面我们不是主动去挑起的,另一方面对方行动了也就会暴露出相应的弱点,我们避实就虚去攻击对方的薄弱点,这样就容易获胜。以退为进,也就是先防守再进攻,我们退到敌人无法攻击的地方自然就是很安全的,在对方暴露出弱点时再出击,否则就不要盲目行动。
行兵的境界也就是人有形而我无形,我无形,对方不知道我们怎么行动,不知道我们在哪里,不知道我们要去进攻哪里,对方也就不知道怎么来进攻和防守。而我们也不用通过诱饵,就能使得对方暴露出来,这样我们以无形来攻有形,胜算就大了很多。但不管怎么样,就一定是不要轻视敌人,轻视敌人也就丢失了赖以长久生存的宝贝。所以就是在心理上要重视每一个对手,的代价太大,输一次可能就没命了。
【三】应用
因为这一章所讲的是用兵,平时可能也有冲突等。但我们自己本身并不想要有冲突,因为冲突并不能实现双赢。可是如果是一定无法避免冲突的情况,也就是需要用智慧的方式来应对。这样的话就是以客为主,以守为攻,以退为进。不管怎么样先来做好自己的防守工作,然后在对方暴露出弱点的时候再出击。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就是需要尽量把自己化为无形,我无形对方就难以攻击我们,也无法揣摩我们的意图,但是我们却可以有办法看到对方是什么样子的,这样就可以以无形攻有形,对方没有办法防守。而且在面临冲突的情况一定要小心谨慎,就是时刻想着如何来求和求全,而且也不能够轻视问题和对方,尽量去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自己最近与忍也点有一点小冲突,还是需要注意一下。
原文: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渊呵!似万物之宗。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原文大概的意思是大道无形存有形,有形又无形,大自然奥妙无穷无尽,看似不存在,其实它一直都在,大自然规律统治着这个世界!
我们常讲,人算不如天算,人被自然统治,世间万物皆受自然统治。自然赋予我们人类身体,赋予我们生命,掌控着我们生命周期。早晨我们得醒来,晚上我们得睡觉,年纪轻,精力旺盛,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越来越沉重等等。逆着自然来,会减寿,顺着自然来,福寿绵长。
我们人总是觉得自己很聪明,其实我们那点心思,情感,情绪,感受,领悟在“自然脾气”面前,太渺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但我们也不能因此而放弃自我,诚实,守信,正义等美好品德还得继续坚守,在自然里好好做个人,在自己的世界里轻松欢乐走一回。
老子原文: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大学陈鼓应翻译:上士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