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源,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关于郴江幸自绕郴洲为谁流下潇湘去很多人还不知道,那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湖南郴州: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湖南郴州: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湖南郴州: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1、秦观词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2、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3、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4、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这首词写于郴州(今湖南郴州市)贬所。
5、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世,它都赢得了读者心灵的“同频共振”。
6、据说苏轼颇爱词的结尾两句,尝自书于扇云:“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诗人玉屑》引《冷斋夜话》)黄庭坚虽对“斜阳暮”三字重出略感遗憾,却也赞叹:“此词高绝。
7、”(《苕溪渔隐丛话》引《诗眼》)而清代的陈廷焯则着以“犹为入妙”的评语(《白雨斋词话》)。
8、可见其艺术魅力是如何经久不衰。
9、词一开篇,便展示了一个令人伤心惨目的朦胧世界:雾气弥漫,月色凄迷,以至楼台与津渡都隐没不见,除了朦胧一片,便是一片朦胧。
10、这不能不使登高远眺的作者产生归路茫茫之感。
11、他想遁离这纷争不止、忧患无已的人世,然而,“桃源望断无寻处”,哪里有他所殷殷向往和孜孜以求的世外“桃源”?“望断”二字,写出了作者对世外桃源的锲而不舍的寻觅、追求以及这种寻觅、追求之徒劳。
12、其实,即便真能寻觅到“怡然有余乐”的世外桃源,作者以一介罪臣的身份又岂能高蹈而去?不是吗?他心寄桃源,却身系孤馆:“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13、”曰“孤馆”,其孤苦、之情已见,而“孤馆”,为“春寒”所锁,则又添了几多幽冷、几多凄凉?不仅如此,此际恰值薄暮时分,更有那杜鹃啼归,其声哀切;斜阳西沉,其色惨淡。
14、氛围若此,仕途顺利尚能忍受,何况被冯煦称为“古之伤心人”的逐臣呢?这里,“可堪”二字下得何等滞重!它如泣如诉,既是无奈之极的怅问,也是沉痛之至的叹息。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