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内容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毕业赠言 > 正文

朱子治家格言 朱子治家格言朱子家训全文

毕业赠言
日期·2025-02-10 10:31

朱子治家格言多少字

(原文):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5、勿营华屋,勿谋良田。点。

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朱子家训》仅525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传统文化的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朱子治家格言 朱子治家格言朱子家训全文朱子治家格言 朱子治家格言朱子家训全文


朱子治家格言 朱子治家格言朱子家训全文


朱子治家格言 朱子治家格言朱子家训全文


朱子家训以“修身”、“齐家”为宗旨,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思想植根深厚,含义博大精深。《朱子家训》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讲几千年形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名言警句的形式表达出来。

可以口头传训,也可以写成对联条幅挂在大门、厅堂和居室,作为治理家庭和教育子女的座右铭,因此,很为官宦、士绅和书香门第乐道,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清至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

扩展资料:

朱子家训从治家的角度谈了安全、卫生、勤俭、有备、饮食、房田、婚姻、美色、祭祖、读书、教育、财酒、戒性、体恤、谦和、康熙间坚辞博学鸿词之荐,后又坚拒地方官举荐的乡饮大宾。与徐枋、杨无咎号称“吴中三高士”。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染疾,临终前嘱:"学问在性命,事业在忠孝"。著有《删补易经蒙引》、《四书讲义》、《劝言》、《耻耕堂诗文集》、《愧讷集》和《毋欺录》等。无争、交友、自省、向善、纳税、为官、顺应、安分、积德等诸方面的问题。

核心就是要让人成为一个正大光明、知书明理、生活严谨、宽容善良、理想崇高的人,这也是文化的一贯追求。大家如果真正依此践行,不仅能成为一个有高尚情的人,更能构建美满家庭,进而构建和谐。

朱子家训之所以三百年间在有这么大的影响,除了它集中体现了人修身齐家的理想与追求,更重要的是它用了一种既通俗易懂又讲究语言骈偶的形式。通俗易懂则容易被广大民众接受,语言骈偶则朗朗上口,容易记忆。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出自哪?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意谓】一粥一饭,应当想到得来是不容易的;一丝一线,应常想到,这些东西生产出来是很艰难的。

心好命不好,祸转为福报。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贫夭。

明末清初朱柏庐的《朱子家训》。

简单来说,就是《朱子家训》

出自《朱子家训》中的朱用纯

——明·朱柏庐《(原文):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夫子治家格言》

出自《朱子家训》

朱子家训的治家格言

《朱子家训》放在《蒙书讲义》之首,就是要让大家知道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启蒙教育,对小孩子的教育必须从家中的点点滴滴小事教起。下面给大家介绍

《朱子家训》本为朱柏庐教育子女所用,他在家训中要子女安分守已,勤劳节俭、敦睦人伦、慎冬追远,将古代圣贤理想用平白的话语说给子女们听。这可以看作是儒学齐家思想在一个具体家庭中的实践。所谓训,就是训诫、准则。这些准则,从整体上看,体现了儒学的观念形态,立身正大,从容静气。旧学的齐家之说,此为最通俗的读本。由训诫而提出的立身之法,为士林所重。本书由于它的深刻、精警,而又明白如话,发人深思,故在民间广为流传。其中的一些话语,迄今已成为汉语中的常用成语,为所乐道。当然其中封建性的糟粕如对女性的某种偏见、迷信报应、自得守旧等是那个时代的历史局限,我们是不能苛求于前人的。

治家格言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实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与肩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子。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莫甚。

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狎暱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

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

施惠4、器具质而洁,瓦胜金玉;饮食约而精,蔬愈珍。无念,受恩莫忘。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见色而起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

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其它内容

心好命又好,富贵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变为祸兆。

心可挽乎命,最要存仁道。命实造于心,吉凶惟人召。

信不要营造华丽的房屋,不要图买良好的田园。命不修心,阴阳恐虚矫。修心一听命,天地自相保。

朱子治家格言解读

朱子治家格言解读如下:

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庭除:庭院。这里有庭堂“朱文公的《朱子家训》和朱柏庐的《治家格言》是在不同时代由不同的朱家先贤所撰写出来的不同传世巨作。很可惜世人多把他们的文章搞混了,通常人们多以《朱子家训》来称呼朱柏庐的《治家格言》,反而朱熹老夫子真正的《朱子家训》一般人多不了解。”——朱祥南(朱子25世孙,世界朱氏联合会会长)内外之意。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使庭堂内外整洁: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并亲自查看一下要关锁的门户。

2、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原文:雨而,勿临而。

未雨而绸缪(chou mou):天还未下雨,应先修补好屋舍门窗,喻(白话):祖宗虽然年代久远了,祭祀却要虔诚的举行;子孙虽是笨拙的,五经、四书,却要诵读,并要把其中的「微言大义」,记在心里,做为世的方针。凡事要预先作好准备。

3、凡事先要准备,像没到下雨的时候,要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要[临时抱佛脚],像到了口渴的时候,才来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原文):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勿流连。

自己生活上必须节约,聚会在一起吃饭切勿留连忘返(原文):器具质而洁,瓦胜金玉;饮食约而精,蔬愈珍(注释):瓦(fu):瓦制的器具。珍(xi):珍奇精美的食品。

瓦(fou):瓦制的器具。珍(xi):珍奇精美的食品(译文):餐具质朴而干净,虽是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玉制的好:食品节约而精美,虽是园里种的蔬菜,也胜于山珍海味。

6、三姑六婆,实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7、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装。

家僮、奴仆,不可雇用英俊美貌的,妻、妾切不可有艳丽的妆饰。

朱子家训是谁写的?

出自明末清初朱柏庐的《朱子家训》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意思:一碗粥一碗饭,应当想到它们是来之不易的。衣服上的半丝,半缕线,一定要想他们是来之不易的 。

《朱子家训》作者有二,一为朱柏庐所作,二为南宋理学家朱熹所做。

朱柏庐所作《朱子家训》原名为《治家格言》,朱熹朱柏庐(1627-1698)原名朱用纯,字致一,自号柏庐,江苏昆山人(今昆山市),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理学家、教育家。其父朱集璜是明末的学者,清顺治二年(1645 )守昆城抵御清军,城破,投河自尽。朱柏庐自幼致力读书曾考取秀才,志于仕途。清入关明亡遂不再求取功名,居乡学生并潜心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一时颇负盛名。康熙曾多次征召,然均为先生所拒绝。曾用精楷手写数十本教材用于教学。潜心研究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躬行实践。康熙间坚辞博学鸿词之荐,后又坚拒地方官举荐的乡饮大宾。与徐枋、杨无咎号称“吴中三高士”。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染疾,临终前嘱:学问在性命,事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生禽。业在忠孝。著有《删补易经蒙引》、《四书讲义》、《劝言》、《耻耕堂诗文集》、《愧讷集》和《毋欺录》等。所作《朱子家训》原题为《紫阳朱子家训》,而“紫阳”是朱熹的别号。

朱柏庐(1627-1698),原名朱用纯,字致一,自号柏庐,江苏昆山人(今昆山市),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理学家、教育家。其父朱集璜是明末的学者,清顺治二年(1645)守昆城抵御清军,城破,投河自尽。

朱柏庐自幼致力读书曾考取秀才,志于仕途。清入关明亡遂不再求取功名,居乡学生并潜心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一时颇负盛名。康熙曾多次征召,然均为先生所拒绝。曾用精楷手写数十本教材用于教学。潜心研究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躬行实践。

朱子治家格言的作者

上(原文):毋临渴而掘井,宜未雨而绸缪!不正派的女人,都是和的媒介;美丽的婢女和娇艳的姬妾,不是家庭的幸福朱子治家格言525字。。

朱子家训原文

(白话):不要贪不义的财!不要喝过量的酒!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饭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三姑六婆,实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子。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莫甚。

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性禽。

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

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再想。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庆,不可生妨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见色而起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欢;

国课早完,囊橐无余,自得其乐。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朱柏庐治家格言白话文注释:

(白话):每天早晨,天刚微亮的时候,就要起床!那时屋子里面还是黑暗的,先用水来洒湿堂前阶下一带地方的灰尘,然后用帚扫地!房子的里面和外面都要整齐清洁。到了黄昏时,便要休息;睡觉以前,门户有要关的,或要锁的,必须自己去查看一下。

(原文):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白话):我们对于所吃的一顿粥,或一顿饭,应当想着它的所以得来是不容易的;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白话):凡事先要准备,像没到下雨的时候,要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要「临时抱佛脚」,像到了口渴的时候,才来掘井。

(白话):自己享受,必须约节!请客来吃酒,食切不可没有限度!

(原文):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钰;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白话):饮食用具,质朴结实,又洗得干净,虽然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玉制的好些。饮食的东西,节约而做得精美,就是园里种的蔬菜,也胜于珍贵的肴馔。

(原文):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白话):不要营造华丽的房屋!不要图买良好的田园!

(原文):三姑六婆,实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白话):三姑和六婆,都是和的媒介;美丽的婢女和娇艳的姬妾,不是家庭的幸福。

(原文):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白话):家僮、奴仆,不可雇用俊美貌的!妻、妾切不可有艳丽的妆饰!

(原文):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原文):居身务期俭朴;教子要有义方。

(白话):自己做人,要节俭朴实;教训儿子们要有合宜的方法,使他们有向义的志趣。

(原文):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

(原文):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

(白话):和做小生意的挑贩们交易,不要占他们的便宜!看到穷苦的亲戚或邻人们,要温慰他们,并且要对他们有金钱或其它的援助!

(原文):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白文):对人刻薄而起家的,决没有长久享受的道理。乱了伦常的人,会立刻见到灭亡的。

(原文):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白话):兄和弟,叔和侄的中间,要把多的分出来,补助少的。一家人里,老的、少的、女的、男的,应有严正的规矩和庄重的言辞。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原文):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赀财,薄父母,不子。

(白话):听信妇人数挑拨话,而伤了骨肉之亲的感情,那里配做一个大丈夫呢?看重钱财,而薄待父母,不是作儿子的道理。

(原文):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白话):嫁女儿,要为她选择贤良的夫婿,不要索取贵重的聘礼!娶媳妇,须求贤淑的女子,不要贪图丰厚的妆奁!

(原文):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莫甚。

(白话):看到富贵的人,便做出谄媚的样子,是最可耻的;遇着贫穷的人,便装起骄傲的态度,是鄙不过的。

(原文):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白话):人们住家,要慎防争斗诉讼!因为诉讼,无论胜败,总要伤财耗时,甚至破家荡产,所以结果总是凶多吉少的。处世,不可多说话!话说多了,总难免有失当的地方。

(原文):勿持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牲禽!

(白话):不可恃势力来欺陵压迫孤儿寡妇!不要贪口腹之欲而任意的牛羊鸡鸭等物!

(原文):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白话):性情乖张古怪,却自以为是的人,做错了事情,终于懊悔,一定是多的。甘心颓废,自暴自弃的人,是难成家立业的。

(白话):亲近不良的少年,日子久了,必然会受牵累。屈意敬奉老练有德的人,遇到急难的时候,就可以靠他指导或扶助。

(原文):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愬?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再想!

(白话):听人向你说话,不考察他的用意,便相信它?怎知道他不是来说人的坏话呢?总要忍气耐烦的再三思考!因为一点事情起了口角,怎知不是我自己的不对?必须平心静气的自己反省!

(原文):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白话):对人施了恩惠,不要记在心里而望酬报!受了人的惠,不要报答!

(原文):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往。

(白话):无论做什么事,当留有余的地步;得意以后,就要知足,不应该再进一步。

(原文):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幸心!

(白话):他人有了喜欢吉庆的事情,不可有妒忌的意思!人有了祸患的时候,不可有幸灾乐祸的心肠!

(原文):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白话):做了好事,而想他人看见,就:是沽名钓誉,不是真正的行善。做了事,而怕他人佑道,就是有意做大恶,不是偶然做了的坏事。

(原文):见色而起心,报在妻女!匿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白话):看到美貌的女性而起邪心的,将来报应,恐怕要在己的妻女身上呢!怀恨在心而暗中用计伤害人的,将会替自己的子孙留下祸根!

(原文):家门和顺,虽饔餐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白话):家里和气干安,虽然穷得吃不饱,也是令人觉得多喜欢的。钱和其它要纳税捐,赶快的缴完,即使袋子里没有剩余的钱也会自然得到极大的快乐。

(原文):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白话):读古人的书,要有志气来学圣贤的行为,不止为了科举的及第;做一个官吏,要有忠君爱国的思想,怎么可以计谋自己和家人的享受?

(原文):守分安命;顺时听天。

(白话):我们守住本分去工作,守份安命,不妄求;顺时势以进行,听自然的成就。

(原文):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白话):如果能够这样的做人,那就不多和圣贤做人的道理相合了。

朱子治家格言解释

乖僻自是,悔误必多;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作者朱柏庐(1617-1688),名用纯,字致一,是明末清初江苏昆山人,自幼致力读书曾考取秀才志于仕途。清入关明亡,遂不再求取功名,居乡学生并潜心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一时颇负盛名。康熙曾多次征召,然均为先生所拒绝。《朱子家训》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清至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朱子家训》仅522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当然其中封建性的糟粕如对女性的某种偏见、迷信报应等是那个时代的历史局限,我们是不能苛求于前人的。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得意不宜再往”,欲望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它就像一株生命旺盛的草,只要有适宜的条件,便会恣意生长。大千世界,纷繁复杂,于是我们匆忙穿梭于市井繁华,为了名与利奔走,身心疲惫,或许没有人想过也没有闲暇去想过要暂停一下脚步,更没有多少人能明白自己究竟在苦苦追寻着什么,他们就这样走着,得到着,得到自己认为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明·朱柏庐《夫子治家格言》想要或该拥有的东西。我们追求的是比别人幸福。不错,一个小小的“比”字,让无数架天平失衡了,让无数颗心劳累了。

应该学会知足,知足常乐。

版权声明:图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 如有侵权联系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