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为存在大量孔隙和微裂纹的大自然产物,是一种自然损伤材料。这些先天的缺陷在外部条件的作用下,很容易进一步发展,使材料性能进一步劣化。因此,有必要对这类材料损伤性能进行专门研究,下面介绍两种简单模型。深入了解可参阅相关专著或文献。
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_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参数设置
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_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参数设置
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_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参数设置
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_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参数设置
一、岩石类材料的损伤现象和损伤机制
岩石压缩、拉伸实验显示,如图10-4,图10-5所示,当应力超过某一数值后,材料的刚度都会下降,即抵抗变形的能力会下降。用X射线(或)对试件进行观测可知,当应力超过某一阈值(通常为材料强度值的50%左右)后,材料的损伤随应力(或应变)的增加而迅速增大。
上述受载岩石在超过弹性极限后表现出明显的非弹性变形。主要由于岩石的晶粒边界上和结晶面上存在大量的微裂纹和微孔洞,这些缺陷在低应力下就可以产生应力集中而相互贯通,形成穿晶断裂裂纹。岩石内微裂纹的尺寸大约与晶粒尺寸是同量级的,在非弹性变形的初始阶段主要是沿晶界破裂,即微裂纹基本上沿晶界边缘分布。随着载荷的增加,微裂纹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这是应力作用的产物;如在单向压缩下,轴向微破裂是占主导的。随着外部载荷作用的不断增加,岩石内部不同长度范围内的微裂隙数目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其增加速度也越来越快。综上所述,造成岩石非弹性损伤变形的主要或直接原因可归纳为如下几种微裂纹扩展的可能机理(谢和平,1990):①岩石中原始的微裂纹压密后重新张开和扩展;②在岩石中微缺陷如夹杂、第二相等局部应力集中导致的微破裂;③与局部拉伸裂纹张开相伴随的裂纹摩擦滑移。
图10-4 大理石单轴压缩实验(据谢和平,1990) 图10-5 大理石单轴拉伸实验(据谢和平,1990)
关于岩石损伤可以通过下面直接方法测量:①声发射法,根据试件在加载过程中发出的噪音与载荷水平的关系曲线监测裂纹的扩展,混凝土裂纹扩展时会发出噪音,并在不同的扩展状态下发出的噪音有明显异。因面从噪音载荷图上可以看出裂纹扩展的各个阶段和不稳定扩展的起点等。②探测,探测原理为不同“密度”的材料中,的传播速度不同,裂纹扩展时,密度发生变化,据此可探测由于裂纹扩展引起的材料结构变化。③激光散斑法,散斑是由物体粗糙表面对激光照明时发生漫反射而形成的。当物体变形时,这些散斑将发生变化,通过这种变化可测试物体表面的位移,进而分析裂纹的发展情况。
根据观察分析岩石非弹性变形和破坏微观特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用连续损伤力学理论分析岩石类材料的损伤问题。本节主要介绍Mazars的工作(Mazars J et al.,1985,1989),在建立岩石损伤模型时认为:岩石损伤可认为是弹脆性损伤,且损伤为各向同性的。对于等温过程,取应变张量ε和损伤变量D为基本的状态变量;显然,材料的任何非弹性变形都取决于D的变化。
Mazars将式(10-79)中的Λ(D)取为(1-D)Λ0,Λ0为岩石材料初始弹性张量,则
岩石断[19] 重建工,同济,哈建工,建筑施工,第2版,,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裂与损伤
相应的,材料的耗散不等式退化为
岩石断裂与损伤
求符合的损伤,和塑性力学处理问题的方法相似,采用加载面:
岩石断裂与损伤
损伤演化条件为
岩石断裂与损伤
考虑拉伸情况的损伤,Mazars和Lemaitre建议采用损伤面:
岩石断裂与损伤
式中ε为等价应变,即
岩石断裂与损伤
其中εi是主应变分量,;K(D)是材料硬化软化参数,D=0时相应的K(0)是应变表示的损伤门槛值,从材料实验可定K(D)的函数形式。Mazars和Lemaitre进一步建议岩石类材料的损伤演化方程为
岩石断裂与损伤
其中A、B和K(0)为材料参数。
单轴压缩时,有类似的函数形式,只是常数A、B和K(0)分别由压缩实验确定。在拉压混合作用下,损伤度D是通过单向拉伸和单向压缩的损伤度加权和来表示,即
岩石断裂与损伤
岩石断裂与损伤
系数Hi在εi≥0时取Hi=1,否则取Hi=0。
三、岩石损伤Loland模型
个阶段是在应力达到峰值应力之前,即当应变小于峰值应力对应的应变εc时,在整个材料中发生的微裂纹损伤保持在很小的范围内,则
岩石断裂与损伤
岩石断裂与损伤
式中:D0为初始损伤;C1和β为材料常数。
当应变大于εc时,εc<ε<εu(εu为材料的断裂应变)损伤主要发生在破坏区内,则
岩石断裂与损伤
岩石断裂与损伤
C2为材料常数。通过利用下面条件:
岩石断裂与损伤
可以求解出常数C1、C2和β,分别为
岩石断裂与损伤
[1] Bernard D., Chen D. and Bion N. A 3D study of mortar degradation by x-ray comd microtomography[J]. High Performance Structures and Materials, 2004, 6:297-3[11]魏静,王建华,李永林.西安地区单桩桩土相互作用数值模拟分析[J].长安大学学报,20xx,25(3):63-66.06.
简单的说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指标一般包括:某超高层住宅结构超限设计 某超高层住宅结构超限设计
赵 青 裔裕峰
(广州容柏生建筑结构设计事务所,广州510170)
摘 要:从结构体系、性能设计等方面对某超限高层住宅结构进行了详细论述,并采用多种计算软件对其进行了弹性、弹塑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均表现良好,满足规范的有关要求,结构是可行且安全的。
:超限高层,性能设计,弹塑性分析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郑州市金水区,沈庄北路与燕西路交叉口。本项目设4层地下室,规划建筑用地面积约4.38万m2,总建筑面积约29.7万m2,其中5栋楼住宅面积约19.9万m2,1栋楼办公面积约7.9万m2,沿街商铺面积约1.7万m2。本文主要介绍其中25#楼单元的超限设计情况供设计人员参考。25#楼为住宅,分三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是的。其中第1和第2单元地上50层,第3单元地上18层,均带两层商业裙房。地上总建筑面积为49 786.99 m2,其中住宅建筑面积为45 502.88 m2,商业裙房面积2 830.04 m2,首层基底建筑面积为2 765.53 m2。塔楼主屋面标高为150.000 m,出屋面电梯机房顶标高为157.100 m。首层层高4.5 m,往上各层均为3.0 m。25#楼一单元住宅主要楼层平面详见图1~图2,建筑几何信息详见表1。
表1 建筑几何信息表
Table 1 Building geometril rmation
单元 结构高度 平面尺寸 长宽比 高宽比25-1 151.5m 35.1 m×18.2 m 1.93 8.32
本工程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加速度为0.15g,设计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类别为Ⅲ类。
2 主要结构设计内容
2.1 结构体系及结构布置
本项目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主要抗侧力构件为剪力墙。本项目建筑外形为十字型,电梯间与楼梯间位于十字的上方突出部位,围绕电梯间楼梯间设置核心筒。由于核心筒是靠连梁封闭,筒的效应不明显,增加核心筒上半框的剪力墙至600 mm厚,对提高结构抗侧刚度有显著成效。从建筑图可以看出,此建筑可以布置的有效墙体较少,X向只有中间一片墙,Y向墙体较短而且上下可以对齐拉通的墙体不多,因此根据剪力墙应均匀布置的原则,选了有效部位的墙体布置,并尽量使得Y向墙体与筒体相连,共同协调工作,提供结构高效的抗侧及抗扭刚度。首层主要抗侧力墙厚为400 mm,地下室加厚至600 mm,墙截面向上每隔10层递减50 mm,直到 mm厚。底部楼层墙柱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60,向上楼层变化为C50~C40。塔楼结构体系组成详见图3。
Fig.1 Ll floor plan
Fig.2 Standard floor plan
图3 塔楼竖向承载体系+结构平面布置
本项目首层为嵌固层,为满足规范要求,地下一层与首层侧向刚度比不应小于2,对此采取以下措施:①利用首层室内建筑标高±0.000 m与纯地下室顶板标高-1.500 m的高,将首层结构楼板标高降低至-1.500 m,使得首层结构计算层高提高到4.5 m,B1层层高降低为4.6 m;②充分利用塔楼相关范围内的剪力墙及侧壁,并加厚塔楼范围内的墙厚。
2.2 超限情况及抗震设防指标
根据相关规范及规程的规定,本工程的超限情况详见表2。特别注意本项目在X向布置的剪力墙较少,此方向具有较强的框剪结构特性。在确定抗震等级时,X向按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确定,Y向按剪力墙结构体系确定;并且嵌固层设在首层。故按照《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3.9.1条、第3.9.2条、3.9.5条—3.9.7条规定,确定本工程各部分的抗震等级如表3所示。[1]
表2 结构超限情况[2]
结构形式 判定结果 程度与注释(规范限制)是否特殊类型高层建筑否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高度超限 是 超B级:主屋面结构高度151.5mX向:规则 1.09<1.2(第1层)扭转不规则Y向:不规则 1.27>1.2(第1层)(该层层间位移角1/9999)凹凸不规则 否 楼层凹进尺寸比例27%<30%楼板不连续 否 X、成型还包括混凝土的浇注成型,如:将混凝土搅拌均匀后,注入模具中进行浇注成型,养护,以便进行二次加工,如球磨、粉磨等。Y向有效宽度>50%;开洞面积4%<30%是否复杂高层 否不同时具有转换层、加强层、错层和连体等复杂类型3种及以上
表3 结构抗震等级[3]
Table 3 Structural anti-seiic grade
X方向剪力墙的构造抗震等级为特一级。
一级框架 一级负一层地下室 剪力墙/结构部位 抗震等级塔楼、裙房 剪力墙框架 二级负四~负三层地下室 剪力墙/框架 一级负二层地下室 剪力墙/框架 地下室(无上部结构)框架 备注 剪力墙底部加强区:1F~5F层(首层~5F层顶)
2.3 结构各关键部位性能目标
针对本工程超限项目,采取了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的措施。结构抗震性能目标按照《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3.11节内容执行[1]。根据本工程地处7度(0.15g)区,且房屋高度略超B级高度的特点,设定结构抗震性能目标为D级。结构各部位构件性能化设计的具体要求详见表4。
表4 结构各关键部位性能目标
Table 4 The performance indexes of the structure
构件类型 构件位置 多遇(小震) 设防烈度(中震) 预估的罕遇(大震)性能水准1 4 5关键构件 底部加强部位的剪力墙及弹性 抗剪抗弯均不屈服框架柱中度损坏(弹塑性)满足最小抗剪截面(等效弹性)普通竖向构件 一般部位的剪力墙与框架弹性 部分构件抗弯屈服,但均满足最柱,以及裙房框架柱 小抗剪截面要求部分构件比较损坏(弹塑性)满足最小抗剪截面(等效弹性)楼板 所有楼板 弹性 不屈服 中度损坏(弹塑性)耗能构件 框架梁 弹性 抗弯屈服,部分受剪破坏 比较损坏(弹塑性)耗能构件 剪力墙连梁 弹性 抗弯屈服,部分受剪破坏 比较损坏(弹塑性)
3 结构计算分析
3.1 结构弹性计算分析
本工程弹性分析选用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的SATWE软件(简化墙元模型,2013版)和迈达斯技术有限公司的MIDAS Building软件(有限元模型,2014版)进行计算,考虑偶然偏心作用、双向作用、扭转耦联以及施工模拟加载的影响,程序自动考虑最不利作用方向。小震作用下结构的整体计算对比结果详见表5。
根据表5的计算结果,结合规范规定的要求及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理论,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结构两个方向的周期和振动特性较为接近,扭转周期与平动周期之比小于0.85,满足高规第3.4.5条要求。
(2)有效质量系数大于90%,所取振型数满足要求。
(3)多遇和风荷载作用下的层间位移角满足高规第3.7.3条的要求(注:X向虽有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的特性,但层间位移角限值仍按剪力墙结构体系严控)。
(4)X向和Y向的楼层剪重比均大于高规4.3.12限值的0.85倍。
(5)在偶然偏心荷载作用下,按高规第3.4.5条规定水平力计算得出的扭转位移比均小于1.4,满足高规第3.4.5条“B级高度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1.4倍”的要求,属于扭转不规则结构。
(6)剪力墙轴压比为0.39,满足规范对轴压比的规定。
(7)按高规第3.5.2条,首层侧向刚度大于上一层的150%,满足底部嵌固层的侧向刚度比要求;其他楼层侧向刚度均大于上一层的90%。故不属于抗侧刚度不规则结构;
(8)各层受剪承载力均不小于上一层的75%,满足高规第3.5.3条的规定,不存在楼层承载力突变。
(9)结构刚重比大于2.7,计算中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影响。
(10)X方向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Y方向按剪力墙结构设计,X,Y方向的层间位移角仍均按剪力墙结构限值控制。
(11)结构整体抗倾覆验算的安全系数大于9,底板无零应力区,结构对抗倾覆的安全性有一定富余。
(12)SATWE与MIDAS Building的计算结果相近,说明计算结果合理、有效,计算模型符合结构的实际工作状况。
(13)综合Table 2 The out-codes of the structure计算结果表明,结构周期和自重适中,剪重比符合规范要求,位移和轴压比接近规范的限值要求,构件截面取值合理,结构体系选择恰当。
表5 塔楼结构整体计算结果
Table 5 The elastic calculation results
注:标有[注1]的数值是去掉地下室,嵌固在首层的计算模型结果值。
软件 SATWE MIDAS Building计算振型数15 15T1 3.639(0.34+0.65) 4.009(0.29+0.60)自振周期T2 3.222(0.64+0.35) 3.497(0.61+0.27)T3 2.214(0.02+0.00) 2.246(0.03+0.00)第1扭转/第1平动周期0.60 0.56地面以上结构总质36 460.1 37 189.0量/t地面以上单位面积重17.5 17.8度/(kN·m2)下首层剪力/kNX 8 604.78 9 574.75Y 9 720.01 10 439.56X 2.33%>2.70%×0.85 2.43>2.70%×0.最小剪重比85Y 2.63%>2.70%×0.85 2.55%>2.70×0.85下首层倾覆弯矩/(kN·m)X 818 395.2 882 436.55Y 817 001.6 932 009.33 50年一遇风荷载下层间位移角(层号)限值:1/985[注1]X 1/2811(28) 1/2523(28)Y 1/1268(40) 1/1129(40)规范反应谱荷载下层间位移角(层号)限值:1/985[注1]X 1/1046(30) 1/1061(36)Y 1/1041(40) 1/985(43)规定水平力下考虑偶然偏心扭转位移比[注1]X 1.14(4),1/2018 1.15(2),1/3603Y 1.27(1),1/9999 1.36(1),1/10861荷载下本层侧向刚度与上层侧向刚度的比值的最小值[注1]X 1.02(40)>0.9 1.02(37)>0.9Y 1.02(40)>0.9 1.02(37)>0.9楼层受剪承载力与上层的比值(层号)X 1.0>0.8 (49) 1.0>0.8 (49)Y 0.96>0.8 (26) 1.0>0.8 (19) 69刚 重 比 EJd/ GH2[注1]X35Y5.5.
3.2 带“计算缝”模型的X向框架承载力复核
本工程结构为剪力墙体系,但X向成榀的剪力墙很少,X向结构刚度很大一部分由外围框梁和与之相连的翼缘墙(即Y向剪力墙的翼缘)提供,因此X向位移曲线呈框剪结构形式。按照超限专家意见,在Y向翼墙与主墙肢之间设置“计算缝”建模(即断开翼缘墙和主墙肢,中间用刚度较弱的框架梁联系),按框剪结构作对比计算。翼墙和与之相连的梁可参照框架柱、梁配筋进行调整,且和原模型中的边缘构件(或梁)进行包络设计。统计结果如表6和图4所示。
表6 25#框架首层倾覆弯矩比例表
Table 6 25#Building ratio table of overturning moment resisted by frame
25-1模型 原模型(剪力墙模型)端柱开洞模型(框剪模型)X向框架首层倾覆0.64% 16.21%弯矩所占比例
图4 X向框剪调整系数
Fig.4 X-frame-shear coefficient
4 结构弹性时程分析
时程分析结果满足七组波的平均底部剪力不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结果的80%,和每条波底部剪力不小于反应谱法结果的65%的条件,所选波满足规范要求;规范反应谱计算得出的楼层剪力及倾覆弯矩在塔楼40层以上略小于弹性时程分析得出的平均值,设计时将对塔楼40层以上按规范反应谱得出的力进行适当放大,X向放大系数为1.09,Y向放大系数为1.07;各条楼层位移曲线形状相似,光滑无突变,X向位移曲线表现为弯剪型,Y向位移曲线表现为弯曲型;各条层间位移角曲线形状相似,曲线较为光滑,结构侧向刚度较为均匀,仅在剪力墙收截面及混凝土等级变号的楼层处稍微突出。
5 设防烈度和罕遇下的抗震性能验算
按照设定的性能目标要求,需对结构在中震作用下的构件承载力进行复核。
图5 验算拉应力墙肢编号
Fig.5 shear walls number for tensile stress calculation
5.1 中震不屈服计算下拉应力验算
在中震双向作用与重力荷载代表值标准组合下(即恒载+0.5活载+双向作用),结构四周的剪力墙容易出现拉力,验算图5中带有编号墙肢的拉应力,其它未编号的墙肢未出现拉应力。验算拉应力时,按弹性模量换算考虑型钢的作用。
Q1-2剪力墙在Y向作用下受到拉力较大,B1层~15F层配置约7.4%的Q345型钢能满足拉应力小于两倍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的要求(即2ftk);Q1的其余三片剪力墙在作用下满足所受拉力大于一倍ftk,小于两倍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的要求。Q1属于关键构件,因此在Q1-1,Q1-3及Q1-4中的B1层~15层范围内设置构造型钢;其余的剪力墙(Q2~Q6)在作用下均能满足拉应力小于两倍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的要求(即2ftk),但所受拉力大于一倍ftk,在底部加强区宜设置型钢。
5.2 中震抗弯抗剪不屈服验算
根据结构抗震性能要求,底部加强区的剪力墙及框架柱作为关键构件,需满足中震抗剪抗弯均不屈服;一般部位的剪力墙及框架柱作为普通竖向构件,需满足部分构件抗弯屈服,大部分构件抗弯不屈服,且均需满足最小抗剪截面要求。本工程采用等效弹性算法对此进行验算。计算结果表明,中震不屈服的基底剪力约为小震基底剪力的2.6倍。
5.3 大震抗剪截面验算
根据结构抗震性能要求,底部加强区的剪力墙作为关键构件,一般部位的剪力墙作为普通竖向构件,需满足大震最小抗剪截面要求。大震抗剪截面验算时的剪力采用大震不屈服等效弹性算法的结果值。计算结果表明,大震不屈服的基底剪力约为小震基底剪力的5.28倍。
6 罕遇下的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
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6.12,该软件被工业界和学术研究界广泛应用,是非线性分析领域的软件。对模型的前处理和准备工作由PKPM-SAUSAGE完成。本工程的弹塑性分析将采用基于显式积分的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这种分析方法未作任何理论的简化,直接模拟结构在力作用下的非线性反应,具有优越性。
经三组波,六种工况输入下的大震弹塑性分析,综合考虑大震下结构的整体指标响应及结构损伤发展与分布特征,总结如下:
(1)在考虑重力二阶效应及大变形的条件下,结构层间位移角为1/130,低于1/120的规范限值。
(2)在各组波作用下,结构层间位移角基本都出现在中部楼层,结构位移曲线光滑,位移角曲线没有显著的转折,表明结构在大震弹塑性下没有出现显著的薄弱层。
(3)在各组波作用下,弹塑性楼层位移曲线和层间位移角曲线变化趋势与弹性结果基本一致,弹塑性弹性下基底剪力比值和位移比值均处在合适范围,结构表现出一定的耗能能力。
(4)结构剪力墙和连梁损伤集中在中部电梯筒相关剪力墙,而平面两侧剪力墙受力较小,损伤也不大,这与小震及等效弹性计算结果一致;损伤基本集中在连梁上,部分墙肢端部出现比较的受压损伤,但边缘构件均未屈服,结构耗能机制合理。
(5)结构梁板损伤方面,底部楼层与顶部楼层较小,结构中部偏大,但均可接受。
(6)大震下底部墙肢拉力较小,适当配筋即可满足要求。除在电梯筒上方端墙埋置钢骨外(中震性能设计中已考虑),无需其他加强措施。
7 结论
本项目高度X向超出框架剪力墙结构B级高层建筑适用高度140 m,Y向超出剪力墙结构B级高层建筑适用高度150 m,并存在平面扭转不规则,结构高宽比适中。采用抗震概念设计方法,根据抗震原则及建筑特点,对整体结构体系及布置进行仔细的考虑并做优化,且设置有效的耗能机制,使之具有良好的结构抗震性能。设计采用多种计算程序进行了弹性和弹塑性的计算,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的相关要求。同时在结构端部易受拉剪力墙内设置型钢或增加墙身竖向分布筋,对薄弱部位的剪力墙作了适当加强,保证结构的整体抗震延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住房和城乡.JGJ 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Rural Dlgo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JGJ 3—2010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crete structures of tall building[S].BeiJing:China Architecture& Building Press,2010.(in Chinese)
[2]中华住房和城乡.建质[2010]109号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Rural Dlgo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Construction quality[2010]No109 out-of-codes high rise building for seiic fortification technical points.(in Chinese)
[3]中华住房和城乡.GB 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Rural Dlgo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GB 50011—2010 Code for seiic design of buildings[S].BeiJing:China Architecture&Building Press,2010.(in Chinese)
Structure Design of a Super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
ZHAO Qing YI Yufeng
(RBS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Design Associates,Guangzhou 510170,China)
Abstract:In this article,one of the super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s was discussed in detail by its structural concerning performance design.The structure was yzed with elastic and elastic-plastic ysis by sral softwares.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indicators are performing well and can meet code requirement,the structure is feasible and safe.
Keywords:super high-rise building,performance design,elastic-plastic ysis
收稿日期:2016-02-22
联系作者,Email:4096812@qq
1、Nanguo Jin, Ye Tian and X综上所述,本结构除能够满足竖向荷载和风荷载作用下的有关指标外,抗震性能目标满足D级的要求,设计合工程专业参考文献1理有效,并且安全可行。ianyu Jin,Numerical simulation of fracture and damage behiour of concrete at differentages,Comr and Concrete,4(3):221-241 JUN 2007 ,SCI收录。
o 微观损伤力学:微裂隙或微孔洞弱化的脆性或韧性固体的微观损伤力学;多相复合材料的界面微观力学;微裂隙相互作用和演化;随机分布的微裂隙或微孔洞的固体;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宏观-微观的相关性;基于微观力学,微结构和断裂力学的整体损伤[5]孙吉主,王勇.湛江海域结构性软土的边界面损伤模型研究[J].岩土力学,20xx,27(1):99-103.模量和微裂隙动力学;拉压载荷作用下二维和三维等效介质微观力学方法和统计微观力学方法;随机分布的界面和晶粒面的微裂隙和它们对复合材料的影响;微观力学实验;统计微观演化损伤模型的有效计算算法;统计微裂隙排列屏蔽和增强对宏观裂纹尖端的影响;高温作用下机场混凝土路面的热-机械-化学本构模型和损伤模型;机场混凝土路面的传热,物质转移和机械联合作用下应力-应变场。
1. 郭力,苗天德,张慧,牛永红。Thermodynamic models of heat-moisture migration in saturated freezing soil。岩土工程学报,20(5),1998:87-。
为提高板材成形性能,除去成形温度和变形速率的简单控制之外,一些涉及局部控温、动态压边力等条件控制的复合成形工艺也被人们所尝试。基于损伤与塑性耦合的理论,以修正Ottosen四参数破坏准则为屈服法则,引入损伤,发展了一个动态本构模型用于描述混凝土材料的冲击特性。宏观上,设混凝土材料是一个均匀连续体;而从细观角度来看,[8] 公路工程公司编,《公路施工手册》,:交通出版社, 20xx。混凝土材料内部存在大量的随机分布的微裂纹损伤。设微裂纹是均匀分布,且符合理想微裂纹体系统条件,定义含裂纹材料中单位体积内微裂纹所占的比例来表征微裂纹损伤所引起的混凝土材料宏观力学性能的劣化。基于裂纹扩展模型,微裂纹被激活、成核并扩展。当累积裂纹达到某一阈值时,混凝土材料发生粉碎性破坏。利用该模型对混凝土材料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冲击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并与实验结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模型预示结果无论在变形趋势上,还是数值精度上都与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
3碱-骨料反应(1) 由于输入的是波的整个过程,可以真实反映各个时刻作用引起的结构响应,包括变形、应力、损伤形态(开裂和破坏)等;
5氯离子侵蚀(2) 目前许多程序是通过定义材料的本构关系来考虑结构的弹塑性性能,因此可以准确模拟任何结构,计算模型简化较少;
(2)原型是通过堆积不断增大,其力学性能不但取决于成型材料本身,而且与成型中所施加的能量大小及施加方式有密切关系,故在成型工艺控制方面,需要对多个坐标进行的动态控制;(3) 该方法基于塑性区的概念,相比POA中单一的塑性铰判别法,特别是对于带剪力墙的结构,结果更为准确可靠。
该方法的缺点是:
(2) 分析中需要用到大量有限元、钢筋混凝土本构关系、损伤模型等相关理论知识,对计算人员要求较高。
一、物件状态的区别:
1、成型:多指工件。产品经过加工,成为所需要的形状。
2、成形:具有了“某种状态”或者已经具有了“接近完成的状态”。
二、使用范围的区别:
1、“成型”的使用范围比较狭小,一般只用来指工件、零件等加工后成为所需要的形状。
2、成形”的使用范围比较宽一些,除了专业领域外,提到某种事物或某项工作具有了某种状态,人们经常使用“成形”。
扩展资料:
一、“成型”是个专门术语,指工件经过加工后成为所需要的形状。
例如:
2、经过冲压,这个产品已成型了,后一道工序是上油漆。
3、经过这几道工序,这个零件才能成型。
二、“成形”表示已经具有了“某种状态”或者已经具有了“接近完成的状态”。
例如:
1、经过多次修改,这个报告已经成形,你明天交给刘,请他审阅。
2、进行了若干次改进之后,该玉米生产合作社已经初步成形,欢迎各位专家进行指导。
3、经过几天的讨论,这个已经初步成形了,下面就该进行进一步细化的工作了。
4、老王的这部书稿,经过两年的努力,已经成形了,下周他将跟出版社谈出版的事情。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
“成型”的使用范围比较狭小,一般只用来指工件、零件等加工后成为所需要的形状。而“成形”的使用范围比较宽一些,除了专业领域外,提到某种事物或某项工作具有了某种状态,人们经常使用“成形”。
“沿海高技术产业带的发展已明显成型”的意思是,沿海高技术产业带经过发展,已经具有了某种状态。因此,其中的“成型”宜改成“成形”。
根据高规4.3.4条和4.3.5条,对塔楼结构进行了常遇下的弹性时程分析。按波选取三要素(频谱特性,有效峰值和持续时间),选取Tg=0.45场地上五组实际强震记录(天然波一至天然波五),以及两组人工模拟的场地波(人工波一、人工波二),进行弹性时程分析;在时程分析中,主方向波加速度峰值取0.606 m/s2,主方向与次方向的峰值加速度比为1∶0.85。波有效持时不小于16 s。参考资料来源:
1、性质不同
“成型”利用塑料的可挤压性与可模塑性,送入高温的料筒内加热,熔融塑化,使之成为粘流态熔体,以一定的压力和速度充入模具,经过保压、冷却后开启模具,就可获得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塑料制品。以此称之为“成型”
“成形”即成为某种形体,形成某种稳固的局面。
2、应用范围不同
成型一般用于工业生产相关的领域的描述与用词。
成形一般用于其他状态形成某种稳固其中Dt和Dc分别表示拉伸和压缩时候的损伤变量。有的局面等此类描述。如正在成形的思想之新奇简直使他大吃一惊;排列成一定形式或形状使玻璃成形;医学上指具有正常的形状成形;医学上指修复损伤的组织或器官,成形外科,骨成形术等等。
3、侧重的点不同
“成型”特指铸造加工(铸造模型的设计和制造),注塑加工,压铸加工,粉末冶金等领域,侧重材料形态(液、固相态)转变、内部(金相)组织结构的改变。
“成形”特指锻造加工,钣金加工,弹性体及橡胶成形加工,对“成型”加工出的工件进行车、铣、刨、钳加工等,侧重于材料的机械加工,对工件形状和尺寸的改变与约束,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区别如下
“成型”利用塑料的可挤压性与可模塑性,送入高温的料筒内加热,熔融塑化,使之成为粘流态熔体,以一定的压力和速度充入模具,经过保压、冷却后开启模具,就可获得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塑料制品。以此称之为“成型”
“成形”即成为某种形体,形成某种稳固的局面。
2、应用场景不同,
“成型”多用于工业生产相关的领域的描述与用词。
“成形”多用于其他状态形成某种稳固的局面等此类描述。如正在成形的思想之新奇简直使他大吃一惊;排列成一定形式或形状使玻璃成形;医学上指具有正常的形状成形;医学上指修复损伤的组织或器官,成形外科,骨成形术等等。
扩展资料:
成型原理
食品工业中
利用机械或手工的方法,将面团或湿面条制成一定规则形状面制品的过程。
经常出现在制造企业,比如制鞋业等。指的是流水线的一个环节,把零部件组合起来转变成产品,装入箱子发予客户。
混凝土成型
成形机制
的塑性变形机制分晶内和晶间两种,晶内变形机制包括滑移 ( 含交滑移) 和孪生,而对于晶间变形,其最重要的变形机制是晶界滑移。而与髙层错能金属 ( 如铅合金、铁素体钢等) 相 比,镇合金扩展位错很宽,很难发生回复,有利于动态再结晶 ( DynamicRecrystall izati on,DRX) 的发生。
DRX 能降低材料流动应力、细化晶粒,是镑合金塑性提高的 重要机制,对优化镇合金微观组织、提高合金力学性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成形技术
日本学者Yoshi hara 等将局部加热、冷却控温与变压边力技术结合应用于0.5mm厚的AZ31-O板材拉深成形,将板材极限拉深比从常规热成形的2.1提高到5.0,并采用 ANSYS/LS-DYNA对试验过程进行有限元模拟,进一步优化了试验条件;另外,针对变压边力技术进行专口研究,在300°C条件下,通过压边力动态控制将极限拉深比提高到2.14。
参考资料:
成型与成形共同点是两者都需用到模具。它们的具体区别如下:
1、含义不同:
成型是指:已经定型的东西。
成形还可以意为正在成形的思想之新奇简直使他大吃一惊;排列成一定形式或形状使玻璃成形;医学上指具有正常的形状成形;医学上指修复损伤的组织或器官,成形外科,骨成形术等。
扩展资料:
塑料吹塑成型是一种生产中空塑料制品的加工过程,它仅适用于热塑性塑料,例如聚乙烯、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及工程塑料如聚等。吹塑成型加工的三种主要方法是:挤出吹塑成型、注塑吹塑成型和拉伸吹塑成型。
吹塑成型加工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2、型坯成型利用挤出机机头和口模或注塑模具成型型坯;
3、吹塑成型利用辅助的空气压缩机提供压缩空气并用液压夹紧装置夹紧模具成型制品。
参考资料来源:
一、含义不同
“成型”特指铸造加工(铸造模型的设计和制造),注塑加工,压铸加工,粉末冶金等领域,侧重材料形态(液、固相态)转变、内部(金相)组织结构的改变。
“成形”特指锻造加工,钣金加工,弹性体及橡胶成形加工,对“成型”加工出的工件进行车、铣、刨、钳加工等,侧重于材料的机械加工,对工件形状和尺寸的改变与约束,可以归属于制造过程的后一阶段。
二、过程不同
成型是指把东西组合成一个整体的过程。“成型”指工件、产品等经过加工后成为所需要的形状。
成形是指把东西按标准尺寸或规格完成的过程。“成形”可以表示某项事情,如、设想等大体形成,具有了基本形态。
三、要求不同
“成形”主要是经过一定的加工后,和要求的近似或者一样,要求比较低点。
成型与成形的区别在于:定义不同,应用不同,侧重不同。
1、定义不同
成型:指工件、产品等经过加工后成为所需要的形状。
成形:可以表示某项事情,如、设想等大体形成,具有了基本形态。
2、应用不同
成型:应用于铸造加工(铸造模型的设计和制造),注塑加工,压铸加工,粉末冶金等领域。
成形:应用于锻造加工,钣金加工,弹性体及橡胶成形加工,对“成型”加工出的工件进行车、铣、刨、钳加工等。
3、侧重不同
成型:侧重于材料形态(液、固相态)转变、内部(金相)组织结构的改变。
成形:侧重于材料的机械加工,对工件形状和尺寸的改变与约束,可以归属于制造过程的后一阶段,相对于“成型”阶段而言。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1、意思不同
成型:工件、产品经过加工,成为所需要的形状。
成形: (1)自然生长或加工后而具有某种形状。 (2)医学上指修复受到损伤的组织或器官。(3)医学上指具有正常的形状:成形。
2、出处不同
成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回:“所以那‘空心大老官’,居然成型上海的土产物。”
成形:赵树理 《求雨》一天过去了,河边的木槽已经成形。
3、侧重点不同
成型:侧重点指物。 成形:侧重点指人。
成型:多用于工业生产相关的领域的描述与用词。
成形:多用于其他状态形成某种稳固的局面等此类描述。如正在成形的思想之新奇简直使他大吃一惊;排列成一定形式或形状使玻璃成形;医学上指具有正常的形状成形;医学上指修复损伤的组织或器官,成形外科,骨成形术等等。
扩展资料
吹塑成型加工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熔融塑化利用挤出机或注塑机使原料熔融;
2)型坯成型利用挤出机机头和口模或注塑模具成型型坯;
3)吹塑成型利用辅助的空气压缩机提供压缩空气并用液压夹紧装置夹紧模具成型制品。
上述成型加工过程中,首先是需要生产管坯,通常称为型坯,此术语来源于玻璃工业。可以用挤出机或注塑机生产型坯,常将注塑机生产的型坯称为预成型。
吹塑过程是将热的型坯或坯料送入吹塑模具内,模具闭合的同时夹紧型坯,然后将热的管坯吹到冷的模具壁上,冷却定型后顶出制品。多数情况下,中空制品需要后加工,例如去除飞边、印刷、贴标签、灌入产品等。一些制品上的钻孔、研磨作等可用自动作设备完成。
成型与成形的区别在于:意思不同、过程不同、要求不同。
一、意思不同
1、成型:工件、产品经过加工,成为所需要的形状。
2、成形:自然生长或加工后而具有某种形状。
二、过程不同
1、成型:是指把东西组合成一个整体的过程。“成型”指工件、产品等经过加工后成为所需要的形状。
2、成形:是指把东西按标准尺寸或规格完成的过程。“成形”可以表示某项事情,如、设想等大体形成,具有了基本形态。
三、要求不同
1、成型:主要用在铸、注塑上比较多,同时要求是比较高的,而且不能随意改变的,要求比较高。
2、成形:主要是经过一定的加工后,和要求的近似或者一样,要求比较低点。
对比“成形”和“成型”词义,不论它们作为名词使用还是作为动词使用,其所描述的物体或图形最终呈现出来的是一定组合形式的外表,这是共同点,其区别在于:
1、含义不同
成型:工件、产品经过加工成为所需要的形状。
成形:
(1)自然生长或加工后而具有某种形状:浇铸成形;
(2)医学上指修复受到损伤的组织 或器官:成形外科;
(3)医学上指具有正常的形状:成形。
2、用法不同
“成型”带有强烈的目的性。例如如果该行为活动是要 把铝合金浇铸成某一尺寸、形状有特殊要求的工作,则应该是铝合金浇铸成型;又如,用挤压铸造工艺时,一定是加工出有特殊要求的形状,所以是挤压铸造成型,注射成型也一样。
“成形”强调的是 自然生长。例如,铝合金浇铸成形,指的是不对铝合金液体凝固方向作特定要求。另外,在医学上用这2个词时,对骨头内部的加工如果是任意腔型就用成Loland模型(Loland K E,1980),把岩石类弹脆性材料的拉伸曲线划分为两段,即应力峰值以前和峰值之后,对应于这两个阶段,损伤的扩展分为两个区域,每个区域内的损伤扩展用不同的函数模拟。形,如果规定了形状,则要用成型。
扩展资料:
快速原型技术成形机理和工艺控制与传统成形方式有很大别,主要表现在:
(3)能量在成型物理过程中是一个极为关键的因素,在以往的去除成形和受迫成形中,能量是被动地供给的,一般无须对加工能量进行的预测与控制。
而在离散、堆积类型的RP中,单元体制造中能量是主动供给的,需要准确地预测与控制,对成型中的能量形式、强度、分布、供给方式以及变化等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经由单元体的制造而完成成型。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混凝土结构根据所处环境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大气环境、土壤环境、海洋环境和工业环境等。环境中的侵蚀性介质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混凝土内部,使钢筋和混凝土的性能劣化、粘结性能降低,使得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适用性和安全性降低,最终会影响整个结构的工作状态,使结构可能没有达到设计寿命就提前发生破坏。混凝土结构根据引起耐久性损伤的原因,又可以将环境划分为一般环境、特殊环境和灾害环境。一般环境中的二氧化碳、酸雨、湿度与温度等能使混凝土中性化,并使混凝土中的钢筋产生锈蚀,而环境湿度与温度则是影响钢筋锈蚀的最主要因素;特殊环境中的盐、酸、碱是导致钢筋锈蚀破坏与混凝土腐蚀破坏的主要原因,如寒冷地区的冻害、沿海地区的盐害、腐蚀性土壤及工业环境中的酸碱腐蚀等;灾害环境主要指火灾、等对结构造成的偶发损伤,这些损伤与环境损伤造成的因素共同作用,将使结构性能随时间劣化。如果说结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设计解决的是构件或结构承载能力问题,那么结构耐久性研究则解决的是混凝土抵抗环境作用能力问题。
快速原型技术与传统成形方式的区别由于混凝土结构的破坏都是从混凝土和钢筋的劣化开始的,因此材料层次的研究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的最基础部分,包括对混凝土和钢筋的研究。目前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研究成果大多数是在材料方面取得的,主要包括混凝土的碳化、钢筋锈蚀、碱-骨料反应和冻融破坏等的研究,以及化学、物理、生化过程和环境侵蚀分析。通过对混凝土结构材料的研究我们来建立各种模型,为我们在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和评估的研究打下基础。因此,我们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划分为因素研究、机理研究、性能研究、评估研究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由低到高发展,各个层次又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目前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研究一般从环境层次、材料层次、构件层次和结构层次四个方面来进行,而对材料层次和构件层次的研究比较多些。混凝土耐久性深入研究并绘制成图1。
1混凝土的碳化
[2] 李林.绩效管理在 HR 管理系统中的定位和作用--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流程[J].商情,20xx(4):552混凝土中钢筋的锈蚀
(1) 新版混凝土规范中提供的滞回模型
注塑成型是利用塑胶原料受热后成为熔融状态流体利用注射成型机的压力、速度,将熔融塑胶注射入预先设计好的紧闭模腔内,经过冷却后而得到所需的制品之过程.规范给出了混凝土的滞回本构,受拉为过“原点”型损伤(注:原点为广义的,也可理解为从受压进入受拉的交界点),受压为塑性损伤。本构的一个量化参数为损伤,损伤表示混凝土刚度的下降程度。具体公式可参见规范公式。
成形是指:成形即成为某种形体,形成某种稳固的局面。(2) 根据本构曲线的能量来计算损伤值
损伤值依然表现为混凝土刚度的下降程度。同(1)的区别在于受拉部分的滞回模型,受拉卸载未过从受压进入受拉的交界点。
在混凝土开裂到受压,裂缝在外地作用下出现偏移,当接触时会出现捏合,该工程能消耗部分能量。考虑裂缝捏合,增大滞回曲线面积(耗能),减小曲线的过捏拢。简单的模型就是从受拉卸载进入受拉的交界点,直接指向上一步受压应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