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内容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毕业赠言 > 正文

亡羊补牢教案 亡羊补牢教案反思

毕业赠言
日期·2025-01-04 10:32

二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教案

3、理解寓言内容,体会两则寓言的寓意。

《南辕北辙》讲述了一个人要乘车到楚国去,由于选择了相反的方向又不听别人的劝告,只能离楚国越来越远了,表达了作者对明君的渴望,来展示自己的才华,能够有一番作为的心里情怀。接下来我为大家带来了二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教案,欢迎阅读与借鉴!

亡羊补牢教案 亡羊补牢教案反思亡羊补牢教案 亡羊补牢教案反思


亡羊补牢教案 亡羊补牢教案反思


二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教案 篇1

数学目标:

1、认识十三个字;能写好十字。

2、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诚恳、固执己见”等。

3、学会质疑读懂故事,体会成语的含义。

教学重点:

在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寓意,生动表演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

同学们,我们读过很多成语故事,谁能讲给大家听呢?

揭示课题:今天,我和同学们合作,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

板书课题:南辕北辙

请学生观看动画片《南辕北辙》问:动画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质疑

1、请同学们拿出字典,自己读书,试着读懂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检查学生识字的情况:(小组选代表发言)

我们小组发现“辕”和“辙”都有车字旁,表示和车有关系。

我们小组发现“固”很有趣,古表示它的读音,大口框表示它的意思是非常结实,可以组成“坚固”、“牢固”。

我们小组发现“驾驶”都是形声字,“马”表示意思,“加”、“史”表示字的读音。“奔驰”这两个字我在电视广告上见过。

我们小组给“恳”找了很多朋友:“跟”“根”“很”“狠”

2、在小组内互相听读课文,读通课文之后,看看有没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学生质疑。学生发言:我发现这里有问题:车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错了,马好、旅费多、车夫技术高,这几个条件越好,他离要去的楚国就会越远。我认为这里不是“车上的朋友不明白,”而应该是“季梁”不明白。

三、读书,解决问题

1、请大学带着刚才的问题再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边读书边思考)

2、我们要想解决刚才的问题弄清到底是谁不明白,就应该弄清季梁跟朋友说了什么,我们该怎样来读他们的对话呢?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后学生评价(可以反复读或老师范读)

4、出示词语:行驶、奔驰、不解、诚恳、固执己见。学生认读,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诚恳、固执己见等词语。”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下面我们跨越时空,飞到古时候去感受一下南辕北辙的故事,我们把这个故事演一演吧!(学生分角色表演)

如季梁的朋友们来到我们中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如果自己做错了事情,朋友给你指出来,你就要及时的改过来,不要太固执了。

做事情之前要想清楚,如果方向错了,就永远不会把事情做好。

五、评价

自我评价: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教案 篇2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十个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寓意,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知道要听众朋友的提醒和忠告。

教学重点:

1、认识十三年生字,会写十个生字。

2、理解课文寓意。

教学准备:师生共同准备生字卡,写字卡。

一、导入

吸引学生,请一名学生向相反方向取一物品,学生们会立即发现老所指方向有误,追问为什么取不到,由此引出本文,在古时候也有这样的一个人,他要去的地方在南方,偏要往北走,现在我们就一起看看他,出示课题。

二、新课

(一)自学

1、自读。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你喜欢的方法记住他们。

2、正音,指名读,注意听准字音。

3、互检,同桌互相读,检查字音。

(二)识字

1、把你认识的生字卡找出来,贴到黑板上,并读给大家听一听。

3、在小组内以游戏形式读一读,考一考。

(三)写字

1、观察。仔细观察字形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出你认为难写的地方,提醒大家来注意。

2、指导,就小朋友们提出的难点,老师进行指导,其他字学生对照田字格自己写。

3、评价,自评,互评想结合。

三、练习

(1)故事中这个去南方却住北走,他的朋友向他提出忠告,他却不肯接受,这种顽固坚持自己的想法,不听取别人意见的人,用一个四字成语形容应该叫什么?你还知道其他的四字成语吗?

(2)这个人这样固执,走错了方向,能到达他要去的地方吗,为什么呢,他的马很好吗,请试着用“虽然可”来解释其他两项优势,换成“尽管但是”读读看,意思有没有改变。

(3)无论条件多么好,他的方向走错了,也永远不会到达他要去的地方,所以我们不管做什么都要先弄清方向,不然就不能到达目的地,就成了南辕北辙,你能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吗,(可以往后推,给学生机会去观察发现然后再说)。

二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寓言《南辕北辙》,了解故事内容。

2.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在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寓意,生动表演课文内容。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谁能说说你都学过那些寓言故事?(指名回答)

生1:我知道的有《揠苗助长》、《守株待兔》。

生2:我知道的有《亡羊补牢》、《掩耳盗铃》《愚公移山》。

生3:我知道的有《自相矛盾》、《画蛇添足》、《南辕北辙》。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南辕北辙》这则寓言故事(板书课题),看看其中蕴含有什么样的道理。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课前参与情况,让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故事《南辕北辙》。

要求:

1.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南辕北辙”这个词的理解。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能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三.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集体正音。

2.师:谁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一个人想到楚国去,楚国在南边,他却往北走,朋友提醒他走错了,他却满不在乎。

3.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南辕北辙”这个词的理解?

生:一个人想到楚国去,楚国在南边,他却往北走。

师:辕:古代车马前面的两根车杠。辙:车轮走过之后,路面压成的痕迹。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

四.分角色读文。

1.同桌分角色读,教师巡视指导。

2.集体分角色读。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五.表演课文内容。

1.学生准备。

2.指名展示表演。(三名学生上台表演,一名演去楚国的人,一名演他的朋友,另外一名演车夫。)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六.拓展。

1.师:学习了这则寓言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生1:我们不能向去楚国的人学习。

生2:我们应该听别人的劝告。

生3:行动和目的要一致。

师:行动和目的相反,即背道而驰,是永远也达不到目的的。

2.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类似的事情。(同桌交流)

3.师: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做?

生:行动和目的要一致。

师:行动和目的要一致,才能达到目的。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把语文教学和实际生活相结合,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让学生知道学有所用,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二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教案 篇4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交流搜集的成语故事。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南辕北辙》。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识字

1、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

2、小组内读书,交流识字方法。

3、检查识字效果。

(1)读词语。

(2)读生字卡片,可练习组词。

三、再读感悟

1、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2、师:我们要想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就应该弄清楚季梁跟朋友说了什么,我们该怎样来读他们的对话呢?

3、学生分角色朗读,师生评价。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5、小组内分角色朗读,并讨论刚才提出的问题。

6、全班交流。

7、体会寓意。(无论做什么事情,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方向错了,就会适得其反)

四、指导写字

1、认读要求写的字。

2、说一说哪个字难记?你怎样记住?

3、教师指导。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二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教案 篇5

一、谈话导入

从家里到学校,一般情况下,你愿意多走路还是少走路?是的!我们一般都不愿意多走路浪费时间,但有一个人明明该往南走,他却偏偏要往北走,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他是太聪明了吗?咱们现在就去看一看!

二、感知大意

1、自读《南辕北辙》这则寓言,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还有哪些不懂?做上符号。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解决问题。重点词语:提醒、把式、盘缠。

三、熟读自悟

1、采用多种形式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获取知识,从而抛弃教师烦琐的讲解。)

2、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人?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要到楚国去的那个人取个名字,并说明理由。

3、(学生说理由实际就是在评价此人)这给人真的很笨吗?他是不是蛮不讲理的人?他的理由是什么?(学生解析课文)(板书)

4、如你是这个楚国人的朋友你会劝他吗?怎样劝?同桌、小组表演。

5、这个人到底能不能到楚国?说说自己的理由。(相机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一个自然段。)

6、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点什么呢?

四、总结寓意

讨论:

这个人的做法好不好二、初读课文,检查词语?为什么?

五、学习生字

重点提示:

“街”可同“衔”对比;“缠”字别忘一点。

六、拓展

交流大家收集的寓言故事。

二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教案 篇6

1.初步学会抓住人物的言行来概括人物的特点。

2.理解寓言的寓意。

3.通过加提示语中人物的神态、言行、以及心理活动,深入感受人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寓言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寓言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寓言往往通过一个短小精悍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被人们称为“理性的诗歌”。

2、揭题

出示课题,投。解释辕辙

让学生查字典,然后利用投影的插图,形象地指出具体的事物,有利于深入地理解。

二、整体导读课文

1、初读课文,要求读通,并且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概括的说说课文的内容

3、再次读读课文,要求:用数字标出课文主要写了几组对话?说说你对课文中的人物留下的印象。

4、反馈。

三、深读、探究

1、指名读课文中的对话,集体评价,读得怎么样?

2、想象当时的情景,尝试给人物对话加上当时说话的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至少选择一组)

3、按照选择的对话的内容,自由选择学习伙伴进行合作、交流、评议、完善。

4、集体交流、优化。

5、有感情地朗读

四、讨论体验

1、加上人物的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好还是不好?

2、不加提示语,有感情的联系朗读。

3、自己寻找学习伙伴进行汇报。

五、拓展

1、课文中,主人公扬长而去,他的朋友见了其他人会怎么说?如果你在那个场合,你会怎么说,怎么想?

2、读一读课文的一个小节,说说自己的感想。体会寓言的寓意。

3、作业:找寓言拓展阅读;写读后感;寻找生活中“南辕北辙”的例子。

二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读懂故事,体会成语蕴含的道理。

一、课前检测、预习

正确读出下列词语。

南辕北辙 季梁 行驶 楚国 奔驰 诚恳 旅费 固执 驾驶

二、自主学习

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自读提示: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句子,利用工具书解决。

三、合作探究

1、这个朋友要去南方,却往北行驶,有人告诉他方向错了吗?

2、这个人是谁?劝了他几次?怎么劝的?那个人又是怎么回答的?

3、朋友劝他他接受了吗?像这样总是固执己见而不听别人意见的人,我们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他,叫做什么?

学法指导:

1、用“”画出季梁劝朋友的话。

2、用“”画出朋友说的话。

四、课堂检测。

1、听写词语。

2、课内阅读。车上的朋友不明白,()错了,()好、()多、()技术高,这几个条件( ),他离要去的楚国就会()。

3、将句子补充完整。

4、你从这句话中,明白了什么?

二年级语文下册《南辕北辙》教案 篇8

1、理解句意,读懂《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

2、通过自学质疑、讨论解疑、兴趣表演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素养。

教学重点:

理解《南辕北辙》故事内容,认识其中的道理。

教学难点:

体会、领悟道理。

教学过程:

课时

一、自学质疑

1、自由阅读,个人质疑。

①可质疑词句意以及个人想了解的问题。

②个别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阅读。

2、学生说问题,教师归纳问题。

词义:盘缠硬要问题:南辕北辙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南辕北辙》中那个做车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朋友又是怎么想的?谁想法对?为什么?

3、组织阅读课文。

①齐读

②自由读

③个别指导

二、讨论解疑

1、随机阅读,结合课文,联系实际理解词义。

盘缠(路费)硬要(一定要)

2、通读课文,进一步认知课文。(读中思考问题)

3、学习小组组织讨论。

⑴组长负责结合组员。

⑵针对问题讨论,组长归纳小组意见。

⑶选代表作答。(可以把这个机会让给胆小的同学,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小组汇报、讲读课文

1、组员汇报形式(自由选):读文作答口头说答自由表演

2、评点讲析

⑴动画演示故事梗概。(结合演示评析学生作答内容,加深对课文的了解。)

⑵自由阅读、分角色阅读,理解问题。

A角色:坐车人

B角色:朋友

⑶结合课件动画、生活实际,认知坐车人和朋友谁对谁错。

3、引申阐发道理

⑴总结故事内容,复述故事。

⑵讲说道理,理解南辕北辙词义。本来要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⑶结合实际、课件演示深刻理解故事。

告诉我们做事要明确方向,如果方向错了,无论条件多好,也不能到达目的。

四、兴趣表演、加深理解

1、自由阅读,指名复述。

2、小组结合,导演故事。

①分担角色

②人物语言、动作、表情

3、总结小评,启发教育。做事要明确方向不能背道而驰。听取别人善意的意见。

五、作业布置

1、把《南辕北辙》故事讲给别人听。

2、搜集古代寓言故事。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两则》教案|三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

教案网权威发布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两则》教案,更多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两则》教案相关信息请访问教案网。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学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则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在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时

一、说成语,引入新课

1、说说你们知道的成语。

2、导语: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中,成语是一颗璀璨夺目的珍珠。在日常生活的交流中,人们习惯用成语来表达意思,准确、生动、简洁。知道吗?许多成语都蕴涵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个成语故事。读完故事,相信你会对成语有更深的了解。

二、熟字新解,板书

教学目的1、板书“亡、牢”:

你能说说你知道的关于亡和牢的词吗?通过这些词,你知道它们通常表示什么意思?

2、板书“羊、补”:

在亡羊补牢中,“亡、牢”又是什么意思呢?认真读书,一定会找到的。

三、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

2、思考“亡、牢”的意思,并在课文中找依《南辕北辙》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要是选错了方向,无论怎么努力,也是达不到目的的!据。

四、检查自读效果,有感情地朗读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两则寓言故事。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出示生字,认读生字。提示多音字“圈”

3、汇报“亡、牢”的意思。可争论,可查字典。

4、相机指名读课文,师生评议,进一步理解内容。

⑴第二段,要读出劝说的语气。

⑵第三段,要读出养羊人着急、泄气的心情。

⑶一段,要读出醒悟、积极补救的心理和做法。

五、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六、交流体会,明了寓意

1、四人合作交流:

你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

2、全班交流。

七、总结

《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情节简单。它使我们明白了,做错了事或出了问题,及时改正或补救,还不晚。所以人们常说:“亡羊补牢,为未晚也!”

八、学习生字,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

2、指导写字。

3、比一比,组成词语:

悔()叼()屈()窿()

梅()叨()窟()隆()

第二课时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战国时期,魏王曾想进攻赵国。魏过的贤人季梁十分着急,就匆匆地去见魏王。为了开导魏王,他给魏王讲了一个故事。你相知道是什么故事吗?魏王终会不会打赵国呢?请你读课文。

二、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缠”。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三、汇报交流,指导朗读课文

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

2、交流课文内容及不理解的地方。理解“南辕北辙、盘缠”两个词。

3、练习朗读课文,讲述故事。

四、创设情景,练习口语交际

1、面对那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

2、你相对哪个楚国人说什么?

3、回到课文开始的故事,楚王会不会打赵国呢?为什么?

五、总结

六、写字练习

1、抄写生字。

2、难点提示:

“缠”右边不要写成“厘”。

3、抄写词语。

七、拓展活动

搜集寓言故事,准备参加语文活动:讲寓言故事。

语文版四年级下册教案

中班教案 篇4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语文版四年级下册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3、评价,自评,互评相结合。

语文版四年级下册教案1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竽眼儿”“齐闵王”等词的字音。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蕴涵的道理。

3、能读通古文,能对照课文初步理解对应的古文。

4、能读懂含有“滥竽充数”的句子,并能用滥竽充数造句。

教学重点:

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竽眼儿”“齐闵王”等词的字音。能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读懂含有“滥竽充数”的句子,能用滥竽充数造句。

教学难点:

理解寓意,懂得做人要有真才实学。

教学设想: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使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使学生感受人物的心理活动;通过练习题的拓展延伸,使学生掌握滥竽充数的几种意思,从而把课文学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寓言二则》中的篇《掩耳盗铃》,谁说说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

2、师:什么叫寓言?

3、师:列举你们所知道的寓言故事?

(师板书课题:滥竽充数)

2、检查字词掌握的情况。

3、理解词语“竽眼儿”。

4、再次读词语。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自然段

1、老师读,学生思考课文中都讲了谁,他们有什么喜好?

2、指名读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讲了什么?(理解词语“排场”)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男生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南郭先生是怎样吹竽的?

2、看图,图中哪位先生是南郭先生,你们觉得他的样子可笑在哪?

(不会吹、装腔作势、照样子学、作)

3、随机问:南郭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4、南郭先生不会吹竽,为什么还要装腔作势的混在队里充数?(女生读课文)

5、你们想象一下是什么样的待遇?

6、一个不会吹竽的人,却能得到很高的待遇,而且还混过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被人发觉这是为什么?

(会作、在三百人的乐队里、齐宣王选拔人才时制度不严格)

7、这样一个不学无术、没有真才实学的人能的混下去吗?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男生读课文。

2、南郭先生为什么混不下去了?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南郭先生很会作,又能获得高待遇为什么还要偷偷地溜走?

2、理解词语“只好”。

3、你能把“偷偷”换个词吗?

4、教师小结:像南郭先生这样一个不学无术、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只能混得了一时,却混不了一世。当真相暴露时,他只好夹着尾巴偷偷地溜走。

5、指名读一自然段。

6、全班齐读一自然段。

1、理解“滥竽充数”

2、用“滥竽充数”造句。

3、全班齐读。

五、拓展练习,升华寓意

1、我会说。

2、我会提。

3、我会选。

六、了解出处,古今对照

1、寓言学懂了,你们知道他出自哪吗?(介绍韩非子)

2、我们这节课学的课文就是根据这段古文编写的。自己试着读一读。

3、跟着教师读,学生找相应的段落。

4、教师读,学生找相应的段落,然后指名读。

七、布置作业,发挥想象

南郭先生偷偷溜走后会怎样?

板书设计:

滥竽充数

齐宣王爱听合奏混

南郭先生

(没有本领)

齐闵王爱听独奏溜

语文版四年级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学习生字,会认5个生字,其中包括多音字“呢”(在课文中读ní);会写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美和春天的美;感悟诗歌蕴含的丰富联想。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3.留心观察春天景物,激发学生说、写春天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美和春天的美;感悟诗歌蕴含的丰富联想。

教学难点:

感悟课文内容,体会诗歌语言与形式的美。

教学准备:

1.课前学生自己或教师带领学生观赏春景。

2.制作春天景象的课件。

3.配乐朗读带,录音机。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课时

一、说春天,引入课题。

1.师:同学们,告别了愉快的寒,温暖的春风又把我们送入了可爱的校园。祝同学们在新学期里学习快乐!

这些天来,我们周围的景物一天比一天变得更美丽,一天比一天更有生机。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你都发现了什么景象,能告诉大家吗?

2.学生畅谈自己观察到的春天的景象。

3.小结,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发现了许多春的信息。有一位诗人,他也热爱春天。他也像你们一样,看见了多姿多彩的春天的景象,于是,写下了一首非常优美的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为三月谱曲》。(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学生自由读全诗,用横线标出要求会认的字,用圆圈标出要求会写的字。

2.指名分小节读诗,注意读音是否准确,及时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3.出示词卡“呢喃”和字卡“谱”“潺”“萦”,认识生字。

(1)“呢喃”读准音nínán,“呢”是多音字,它作为语气词读ne。“呢喃”是形容燕子的叫声。“呢喃”是象声词,两个字都是口字旁,字形较好记。

(2)“谱”字可拆分为“讠”和“普”帮助识字。“潺”字右边较复杂,也可采用拆分法识记。

(3)“萦”读准后鼻音,从上、中、下三部分认识“萦”的字形。找出“萦”在课文中的组词:萦绕。用自己的话说说“萦绕”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2、通读课文,进一步认知课文。(读中思考问题)

1.再读诗,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为什么用“为三月谱曲”这个课题?(只要求初步感知。)

讨论:这首诗描写了春天的美景。阳春三月的美景就像一首动人的歌曲,所以作者用“为三月谱曲”这个课题(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初步感受即可)。

2.既然大家都觉得这首诗很美,我们就要把这种美读出来。先听老师配乐朗读课文。讨论:怎样才能把课文读得优美动人?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读得流利、有感情,读出节奏,边读边想象,读出韵味。

3.按同学们讨论出的方法美美地读这首诗吧!

四、指导写字。

1.出示字卡,指名读要求会写的字,读准字音。也可以读一个字组一个词,体会字义。

2.指导写字。

(1)“芬、鸽、梢”三字较易写,同学们可以自学。“鸽、梢”都是左右结构,写时注意左右靠紧。“芬”笔画要写得匀称、美观。

(2)重点指导写“谱”“巢”“烁”。

谱:左边稍窄些,右边上部“丶”“”要注意摆匀称。

巢:“巢”指鸟儿的.窝,所以“巢”字就像鸟儿在树上做的窝。“巢”先写上面的三个“撇点”(每个撇点是一笔),再写下面的“果”,上下都不要写得太长,以免超出格子。

烁:火字旁笔顺不要写错,注意四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在写字本上将每个字写两遍。

4.展示、评议写字作业。

第二课时

一、体会诗的语言与形式美。

导入:既然大家都说这首诗很美,那么它美在哪儿呢?我们分小节来朗读、品味它的美。

(一)学习、二小节。

1.自由读一、二小节。找一找这两节诗中你喜欢的词语,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些词语。不懂的词语也做上记号,提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

学生发言,讲一讲自己喜欢的词语。教师学生体会“小溪潺潺的流响”“枝头新绿的芬芳”“燕子呢喃的细语”“河边茸茸的绿草”“晴空萦绕的鸽哨”“悄然无声的小雨”这些语句的意思,感悟词句的优美。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也可以在全班讨论,教师点拨指导。如“潺潺”是象声词,指流水声;“新绿”指树木新长出的嫩叶;“呢喃”是形容燕子的叫声;“茸茸”指草儿刚长出来时像绒毛一样。“萦绕”指声音回响环绕。

2.指名配乐朗读一、二节,大家闭上眼睛听,想象: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在小组里讨论,讲一讲诗歌描绘的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3.体会诗歌的形式美。

师:同学们都认为诗的语言很美,也有许多同学注意到这首诗还有个特点。看看、二小节的表达形式,你发现什么了吗?

学生交流体会:这两节用了“用……用……用……”排比的诗行,上下诗行句式整齐,每节一、二行和三、四行又押韵,读起来节奏感强,优美动听。

4.试背、二小节。

背诵时,语气应轻松、活泼、愉快,带着喜爱春天的感情,让人听起来感觉优美而有韵味。

(二)用同样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三、四节。

自由读三、四节,说一说自己喜欢的词语,想象这两小节描绘的画面,在小组交流讨论,谈一谈感受。试背这两小节。

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如第三小节的词语“欢跳”“闪耀”“嬉闹”是从动态上描写“三月的歌曲”,表现出春天生机勃勃、充满希望和活力的特点。然而,这两节诗并没有具体指“三月的歌曲”是什么,学生可以尽情地想象:“三月的歌曲”是孩子们活泼的笑语、是鸟儿婉转的啁啾、是人们欣喜的闪烁的目光……

以“我仿佛看到了……”开头说说自己想象、体会到的诗歌描绘的画面。

二、总结点题,升华情感。

1.说一说自己对题目“为三月谱曲”的理解。

师:在课时我们谈到了这个问题,但是,经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的感受、体会更深了,再来说说你对题目“为三月谱曲”的理解好吗?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从“春天美”(春天的美景像一首三月的歌曲)和“诗美”(这首诗描绘春天、赞美春天,写得十分生动优美,就是一曲春之歌)两方面来体会。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学习了课文,你还有什么感受或想法?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赞美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师总结:春天代表希望与活力,我们都在这盎然春意中学习、工作、生活,是多么美好哇!让我们在享受春天时,不要错过好时光,努力学习吧!

3.带着感情再读课文。

三、小小赛诗会。

1.练习背诵课文。播放春天美景的课件,指名背诵课文,为画面配音。

2.小小赛诗会。

课前,已布置同学们搜集描写春天的古诗、儿歌、儿童诗、短文等。现在,我们来开个小小赛诗会,比赛背诵写春天的诗。有的同学自己创作了一首小诗,很了不起,也欢迎朗诵自己的诗。我们可以给赛诗会取个主题,如“为三月谱曲”或“三月的歌”“春之声”等。

赛诗会评出“朗诵奖”“表演奖”“希望之星小诗人”等,鼓励学生多背诵、多积累、会运用。

四、作业。

1.选择这首诗中你喜欢的一节,摘抄在自己的摘抄本上。

2.对诗歌创作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创作写一首小诗,与同学、老师、家长交流。

语文版四年级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的音形义。正确读写“南辕北辙、盘缠、硬要”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则语言故事。

3、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重点:

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寓言故事。

难点:

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寓言《亡羊补牢》,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齐读课题:南辕北辙。还记得学习寓言的方法吗?

二、理解题目意思。

1、出示辕和辙的课件,仔细观察“辕”“辙”,你有什么发现?(解释:辕: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辙:车轮压的痕迹。当车往哪个方向走时,辕就会指向哪个方向。而当车往哪个方向走时,车辙就会往哪个方向延伸。)

2、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南辕北辙”这个词语的理解。

二、初读寓言,感知大意。

1、打开语文书,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哪几个人?其中是谁南辕北辙?

2、学习生字新词。

3、课文讲了哪几个人?谁南辕北辙?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他南辕北辙的行为吗?

4、课文中也有一句话非常肯定地概括写了他南辕北辙的行为,请找一找。

三、学习寓言,体会寓意。

1、课件出示故事一段的句话。学生自由读,从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走。)

(1):楚国是他要去的——(目的地),往北走是他的——(实际行动),这就是说——他的目的地与行走的方向相反。(板书:南北目的行动)

(2)你还从哪个词读懂了什么?理解生字“硬”,“硬要“什么意思?给“硬要”换一个词语。从这个词我们可以推断一下,他到底知不知道楚国在南边,明明知道在南边,却硬要往北走,从“硬要”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固执、很愚蠢、无知、不听劝告、执迷不悟)

(3)朗读句子。

2、他明明知道楚国在南边,却如此固执地往北走,他有什么理由硬要这样做呢?请读读文中朋友与他的对话,划出坐车人的理由。

1、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

2、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

3、没关系,不怕时间久,我带的盘缠多。

3、反馈交流理由,随机理解“盘缠”“把式”等词语,并板书。

4、他就是认为自己有这样优越的条件,所以即使朋友再三的劝他,他总是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听别人意见的人,我们能不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他,叫做什么?(“固执己见”“一意孤行”“自以为是”)

5、请同桌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一个人当坐车人,读出他的“固执”,另一个人当他的朋友来诚恳地劝一劝他吧!——指名分角色朗读,随机指导。坐车人:抓“没关系”读出他的自以为是,无知。朋友: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这是一个什么句?换成陈述句怎么说?哪句好?为什么?指导读出反问句的语气。)

6、放飞想像:坐车人自认为有了这些优越的条件就一定能到楚国,你们想像一下,楚国在南方,而他却往北走,结果会怎样?

7、那将会是多么可悲的下场!古时候的人们并不知道自己生活在一个球上,他们认为天圆地方。坐车人的愚蠢就在于自己所走的路与目的地相反,他这样的一意孤行,导致的结果是:出示句子,齐读:谁都知道,他的马越好,车夫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多,走得越远,他离楚国也就越远。这句话重复出现了哪个词?前三个“越”强调了什么?后一个“越”强调了什么?(条件越好,离目的越远,结果适得其反。)

8、现在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结果。随机提供关联词来说说。(虽然?但是?尽管?可?无论??都??不管??都??即使??也??)

9、此时,你想对那个坐车人说些什么?(我们知道一个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标的。)

10、再次读题,“南辕北辙”这个成语的含义是(行动和目的相反,结果离目标就会越远。)形容这个意思的还有一个成语:背道而驰。

四、拓展延伸,升华认识。

1、早在20xx多年前,魏国的大臣季梁就用这个南辕北辙的故事劝说魏王打消了企图依靠武力攻占赵国的念头,想不想看看?看动画。

2、其实,别说在20xx多年前,就是现在,我们身边还经常有人犯南辕北辙的错误,想想你见过吗?举个例子说说。

五、创设情境,复述故事。

1、是呀,你瞧,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像故事中那样的人,也有像魏王这样的事,如果你想告诫他,给他讲这个故事,你会讲吗?

2、明确复述要求;

(1)说清故事的主要内容。

(2)能恰当地运用作者的语言和自己的语言。

(3)声音响亮,口齿清楚,态度自然。

3、学生自由练习。

4、指名讲,点评。

作业:

收集寓言故事,进行课外阅读。

语文版四年级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理解句意,读懂《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角色朗读,理解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先弄清方向,要听从朋友的提醒

教学重点:

角色朗读,理解课文寓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式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南辕北辙》,这节课,我们再深入的去学习,看看,它到底告诉了我们什么。

二、精读课文,感悟寓意(7分钟)

师:读出了什么?

师:他和他的朋友会有什么样的对话呢?

2、出示课件:“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走啊?”请学生读。

师:你读出了什么?(楚国在南边,他却往北边走)演示:如果楚国在这里,谁帮我贴出马车行走的方向那么,坐车人有什么理由呢?他会怎么回答呢?出示课件:“没关系,我的马快” “马跑的越快不是离楚国越远吗?”“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车把式” “那你那天能到楚国呀!”“没关系,不怕时间久,我带的盘缠多”指导读出坐车人满不在乎,自以为是的语气,朋友迷惑不解的语气。

3、分组分角色表演,知道读出语气

师:那么,坐车人能到达楚国吗?

4、出示课件“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他的马越快,赶车的本领越高,盘缠带的越多,走的越远,他越到不了楚国”读的时候强调五个“越”字,体会坐车人南辕北辙的荒谬。

师:坐车人条件这么好,为什么他就越到不了楚国呢?

师:你想到了什么?

三、总结

是啊,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先确定好方向,并且要听旁人的提醒。现在,我们用南辕北辙这个成语来比喻目的和行动方向一致。(课件)希望同学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能先确定好方向,千万不要南辕北辙希望同学们能好好的将这个道理运用到生活中去。回去后将这则寓言讲给爸爸妈妈和伙伴们听。

三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案

小结:诗歌的语言十分生动优美。

过几天就要上新的课程了,又要做新的教案了,对于新的教案你有思路吗,还是说你已经写好了?没有的话就来看看以下由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案”,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更多详请关注!

2、开场、热身、游戏和放松的音乐。

三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案(一)

2、"小朋友们想想,我们还可以用身体的那个部位来表演三只小猴?"(用头和两只手、两只脚和一只手)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重难点:在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教学准备:

1、本课课件。

2、布置学生搜集、阅读寓言故事。

教学过程:

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都爱看故事听故事,谁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2、揭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个有趣的寓言故事。板书:寓言两则(指导“寓”的书写)。我们先来学习则寓言故事《亡羊补牢》。

3、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

二、朗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由朗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同桌互读课文,相互正音。

3、指名朗读课文,相机检查字词的学习情况。

4、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谁能用三言两语概括?(先四人小组内练说,再指名回答。)

三、交流体会,明了寓意

1、小组内分角色读、演课文。

2、组内交流:我从这个故事明白了什么?

3、全班交流(联系学习、生活实际去谈感受)。

四、总结学法,自读自悟

1、我们是怎么读懂这则寓言的?(学生总结寓言的学习方法。)

根据回答,板书

寓言故事学习法:

(1)朗读课文,读通读顺

(2)了解故事内容

(3)体会故事寓意

2、根据学法,自学第二则寓言故事《南辕北辙》。

3、组内交流各自的自学所得,提出疑难组内探讨。

4、汇报交流,释疑解惑。

第二课时

一、复述故事

1、熟读课文,同桌互练,用自己的话讲述两个寓言故事。

2、指名上台复述故事,师生评议。

二、拓展延伸

1、小组成员互相展示各自搜集的寓言故事资料,商讨汇报形式,做好汇报准备。

2、小组上台汇报。

3、评出汇报小组。

三、堂上写字

1、你觉得哪些字比较难写?(指导难写字的书写)

2、抄写生字词。

3、听写生字词。

四、布置作业

1、把这一课的两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小练笔:我从某个寓言故事想到的

三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案(二)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学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把式、盘缠、硬要”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则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

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

在学生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有关教学课件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

预习提纲:

1、查找关于寓言的资料。

2、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课时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

2、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3、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4、“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5、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则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熟字新解,理解课题

1、板书“亡、牢”

你能说说你知道的关于亡和牢的词吗?通过这些词,你知道它们通常表示什么意思?

2、板书“羊、补”

在亡羊补牢中,“亡、牢”又是什么意思呢?认真读书,一定会找到的。

三、交流体会,明了寓意

(课件:出现一个羊圈,上面有一个窟窿)话外音:现在,一个养羊人的羊圈上出现了一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板书:少了一只羊)养羊人是怎么做的?

1、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这个故事,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

2、分节朗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3、学生质疑,根据学生的问题,讨论解疑。

⑴“街坊”(提示:指名一个学生回?你家住在哪里?“谁家和他住在同一条街上(或小区)?”“街坊”就是什么?

⑵“后悔”出示课文中的原句。理解:他后悔什么?为什么会后悔?

回答后,给课件配音:如果你是街坊,会对他说些什么?你是养羊人,听了街坊们的劝告后,会怎么想?(如果他像你一样就好了,可惜这个养羊人 _______)(板书:不听劝)(课件:有个窟窿的羊圈前,养羊人与一个街坊在一起),再男女生对读对话。

⑷谁知夜里,狼又从这个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课件)(板书:又少一只羊)现在,你有没有理解“后悔”的意思呢?(板书:后悔)

“不该不接受”早知道,当初就________,“不该不”,两个“不”说明他真的很后悔。

羊连丢了两只,你是养羊人,心里也会__________,试试看,将养羊人心里的话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引读)转念一想,__________。于是,他是怎么做的?__________。结果怎样?__________。

结合理解“从此”:“此”表示“此时、此地”,“从此”就是从“__________”开始。他怎么补的?补得怎么样?(课件: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的)(板书:堵上窟窿;羊再也没有丢失)再朗读这段话,注意突出这些词。

5、齐读课文。

6、(课件:养羊人站在修补好的羊圈旁,羊在羊圈中快活地吃着草)看到羊圈被修得结结实实的,羊儿一只也没有少,养羊人此时会想些什么?

四、回顾全文,揭示寓意

1、齐读全文。

2、(课件:再次出现刚上课时出现的那些物件)刚刚上课的时候,老师给大家看了这些画面,它们上面出现了窟窿,该怎么办?如果,这些窟窿就像是我们同学身上的缺点,又该怎么办呢?

五、指导书写,识记生字

(一)识字

1、把你认识的生字卡找出来,贴到黑板上,并读给大家听一听。

3、在小组内以游戏形式读一读,考一考。

(二)写字

1、观察。仔细观察字形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出你认为难写的地方,提醒大家来注意。

2、指导,就小朋友们提出的难点,老师进行指导,其他字学生对照田字格自己写。

六、总结

《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情节简单。它使我们明白了,做错了事或出了问题,及时改正或补救,还不晚。所以人们常说:“亡羊补牢,为未晚也!”

第二课时

一、游戏导入

吸引学生,请一名学生向相反方向取一物品,学生们会立即发现老所指方向有误,追问为什么取不到,由此引出本文,在古时候也有这样的一个人,他要去的地方在南方,偏要往北走,现在我们就一起看看他,出示课题。

二、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一)初读课文

1、自读。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利用工具书掌握它。

2、正音,指名读,注意听准字音。

3、互检,同桌互相读,检查字音。

(二)识字

1、把你认识的生字卡找出来,贴到黑板上,并读给大家听一听。

3、在小组内以游戏形式读一读,考一考。

(三)写字

1、观察。仔细观察字形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出你认为难写的地方,提醒大家来注意。

2、指导,就小朋友们提出的难点,老师进行指导,其他字学生对照田字格自己写。

三、自由阅读,个人质疑

1、可质疑词句意以及个人想了解的问题。

2、个别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阅读。

3、学生说问题,教师归纳问题。

词义:盘缠 硬要

问题:“南辕北辙”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南辕北辙》中那个坐车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朋友又是怎么想的?谁想法对?为什么?

四、讨论解疑

1、随机阅读,结合课文,联系实际理解词义。

盘缠(路费)硬要(一定要)

3、学习小组组织讨论。

⑴组长负责组织组员。

⑵针对问题讨论,组长归纳小组意见。

⑶选代表作答。(可以把这个机会让给胆小的同学,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五、小组汇报、讲读课文

1、组员汇报形式(自由选):读文作答、口头说答、自由表演

2、评点讲析

⑴动画演示故事梗概。(结合演示评析学生作答内容,加深对课文的了解。)

⑵自由阅读、分角色阅读,理解问题。

A角色:坐车人

B角色:朋友

⑶结合课件动画、生活实际,认知“坐车人”和“朋友”谁对谁错。

课件片段说明(动画展示)北

结果:离楚国越来越远

南?(楚国)

3、引申阐发道理

⑴总结故事内容,复述故事。

⑵讲说道理,理解“南辕北辙”词义。

本来要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⑶结合实际、课件演示深刻理解故事。

告诉我们做事要明确方向,如果方向错了,无论条件多好,也不能到达目的。

六、兴趣表演、加深理解

1、自由阅读,指名复述。

2、小组结合,导演故事。

3、总结小评,启发教育。

做事要明确方向不能背道而驰,要听取别人善意的意见。

三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案(三)

教学要求:

1.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教学重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1.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3.“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4.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指导方法)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学习生字,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4、认读生字。

(1)记忆生字字型,并讲讲字是怎样记住的

(2)难字指导记忆书写街:把中间的“圭”去掉,就是“行”。人们经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初是用“土”铺的窟窿:这是个冻字,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寓:写时注意第11笔是横,不是点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词。

悔()梅()

叼 叨

屈 窟

隆 窿

2背诵这则寓言。

3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板书设计:

后悔亡羊补牢

做法

不补

赶快堵(未为迟也)结果又少再没丢

第二课时

一、齐读《亡羊补牢》

二、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三、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缠”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四、汇报交流,指导朗读课文

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

2、交流课文及不理解的问题。讨论“南辕北辙”、“盘缠”

3、练习朗读课文,讲故事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5、根据评议,再练习朗读

6、练习讲述故事。注意把任务语言讲明白。

五、创设情景

练习口语交际:

1、出示图:棉队哪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

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

3、回到课始的故事:楚王会不会攻打赵国?为什么?总结: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中可能没有,但是实际上,有多少人在做着这样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选择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也是达不到目标。

六、写字练习

1、抄写生字

2、难点提示:“缠”右半部不要写成“厘”

3、抄写词语寓言

窟窿 劝告 软硬 狼群 法则 后悔 盘缠 叼走 街坊

第三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语

二、朗读课文

并说一说每一则的寓意

三、拓展活动把搜集到的寓言故事,在小组里讲给同组的伙伴听,选一个参加班级寓言故事大赛,评出故事大王奖三名

四、完成同步练习

> 《亡羊补牢》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练习题

教学活动:主题:小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评议。手小脚——小手小脚

·孕期胎教故事:亡羊补牢 孕期胎教故事:亡羊补牢 做错了没关系,错了,一段时间没明白也没关系,但一错再错不再改正是不对的! 庄辛对楚襄王说: 君王左有州侯右有夏侯,车后又有鄢陵君和寿陵君跟从着,一味过着毫无节制的生活,不理政事,如此.....·作文:“亡羊补牢”的续写 作文:“亡羊补牢”的续写 从前,有一户住在山区养羊的人家,自从上次丢了几只羊后,发现是由于羊圈的破损,而被狼刁走的,他及时补牢羊圈之后,一段时间,羊没有丢失过。 可是好景不长,一天,这个牧民一早准备去放羊,清点羊群发现又少了一只。于是他急忙检查羊圈,没有发...·19、《亡羊补牢》教案(1) 19、《亡羊补牢》教案(1) 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学会亡、补、牢3个生字。 2.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 出了错应该及时想办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 的道理。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能读出说话人的语气 教学难点:懂得 出了错应该及时想办法...·《亡羊补牢》教案设计 《亡羊补牢》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 圈 的读音及 窟窿 、 街 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难点.....·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园北撤》教案 寓言两则:《亡羊补牢》,《南园北撤》教案 教学思路: 这篇课文,是用两则生动有趣的寓言,揭示出深刻的道理。教学时,先让学生带着问题看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接着学生根据阅读要求自学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从而进一步了解课文。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自.....·《亡羊补牢》教案设计 1 《亡羊补牢》教案设计 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 圈 的读音及 窟窿 、 街 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

中班教案

四、揭示课题,理解寓意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中班教案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一起给生字扩词,看谁想出来的多。

中班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⒈感知童话故事结构,尝试在认识和想象的基础上,改编故事结尾,并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来。

⒉培养幼儿爱劳动,爱动脑和愿意与同伴分享劳动成果的好品德。

二、活动准备

⒈投影《小老鼠种西瓜》

⒉西瓜四个、车轮、风帆、橡皮泥、小木棍、彩色纸、浆糊、剪刀、刀、完整瓜皮、半圆瓜皮等。

三、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

⒈教师以提问的方法引出故事名称,引起幼儿注意。

⒉讲述遍故事,边讲边播放投影。(出现大西瓜和小老鼠在屏幕上,突出西瓜大、老鼠小)

⒊讲述第二遍故事,边讲述边播放。(动画型式播放故事基本内容)

⒋提问:白老鼠种的西瓜怎么样?白老鼠怎么想办法吃西瓜的?它和朋友想了哪些办法?这些办法行不行?为什么?白老鼠是怎样吃西瓜的?它请了什么人来一起吃西瓜了呢?故事里的白老鼠是什么样的白鼠?你喜欢吗?如果你是白鼠,你怎么吃西瓜呢?(想一个跟故事中白老鼠不一样的办法。)

⒌教师幼儿归纳:白老鼠种西瓜——是爱过去的白老鼠;用吸管吸西瓜汁——是爱动脑筋的白老鼠;免费供应西瓜汁——是关心别人的白老鼠。

(二)、用瓜皮做什么?

⒈向幼儿提供一定工具与材料,鼓励幼儿想象和作。(小车轮、风帆、彩色纸、浆糊、剪刀、刀、完整瓜皮、半圆瓜皮)

⒉根据班上幼儿的年龄与能力,兴趣特点分组活动。

①粘贴活动。教师给予指导,帮助幼儿完成想象和添画过程。

②实物作活动,教师参与活动给幼儿提示、启发教师可启发幼儿用西瓜做汽车、蒙古包的小房子、帆船等。注意提醒幼儿在作中想象发展简单情节。

(三)、想象讲述

在前面阶段活动基础上,要求幼儿为故事想象一个新的故事结尾,并在集体面前讲述。

⒈向幼儿提问:白老鼠的西瓜吃完了,瓜皮可以做什么?

⒉幼儿运用个人作活动的经验编完整的故事:定小动物们一起做了一样有用的东西,请你帮他们想一下,然后编入故事。

四、延伸活动

学习歌表演《种西瓜》,感受体验老鼠劳动收获的乐趣。

中班教案 篇2

的主题课程中音乐活动的歌唱教学的比重越来越大,唱歌是人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当人们高兴时会情不自禁的哼唱起歌来,特别是幼儿期,对歌曲的需求更是强烈。因此,歌唱教学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远的意义。歌唱不是要把每个孩子培养成音乐家、歌唱家,而是培养他们创造性的适应变化的能力和用自己的声音抒感的能力。

这次参加平湖市南湖之春选拔赛活动,我选择了大班的歌唱活动《孤独的牧羊人》。这是外国《音乐之声》里的一首插曲,歌曲原歌词是根据译文而来的。由许卓娅老师选取一小段重新改编,歌曲欢快、诙谐,调整后的歌词内容贴近幼儿生活,更让幼儿感兴趣,较容易理解。歌曲中一小节内音域跨度为5——5、6——6,且多为十六分音符,相对来讲曲调较难。于是,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制定了适宜幼儿的音乐。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体验歌曲活泼、诙谐的风格。

2、大胆尝试唱歌曲中趣味的衬词。

3、在歌唱过程中提升歌唱表演及合作的协调和快乐。

4、感受音乐节奏,乐意参与音乐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5、体验自主替换歌词的愉悦情绪。

本次活动始终从调动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入手,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受音乐的特点,获得歌唱的知识,激发审美情趣。活动中我设计了六个环节:练声、回音游戏、感受歌唱、初步学唱、完整学唱 、多形式歌唱等。每一个环节都是层层递进的,前面的环节是为了后面的学习歌曲打下基础。大;考吧。幼,师网出处导入环节可以激发幼儿兴趣;发声练习可以让保护幼儿的嗓子,让声带为学习歌曲做好生理上的准备,回音游戏用了歌词中的一些节奏和衬词,在潜意识中帮助幼儿感受衬词内容、节奏,让幼儿学起歌来更轻松。

活动中让幼儿通过模仿牧人、老山羊、小山羊等不同角色,变化自己的音色进行演唱,让孩子在演唱中感受到音乐的趣味。教学中通过趣味性“小果子”图谱的直观感受,帮助幼儿直观地理解节奏与歌词的关系,让幼儿感受不同的音符时值和八度大跳的感觉,使幼儿在图谱的提示下轻松地掌握衬词部分。活动中还积极采用与老师的互动对接,使幼儿在主动接受熏染的状态下,体验歌词中有趣的“衬词”带来的快乐。

反感觉思自己的教学活动,整个思路和环节比较清晰,但是我的语速还是稍快了些,有些地方领唱时速度有点快,没有和孩子保持一致,感觉自己的还不够,有时侯可以比孩子们更高昂一点,更夸张一些。在许多细小的环节上还存在着很多的缺点,需要自己慢慢揣摩和领会。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中班教案 篇3

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生动有趣的、蕴含着深刻道理的寓言故事。教学安排,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接着以关键问题为切入点,生生讨论、师生探究,充分展示朗读的魅力,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然后,教师创设生活情境,结合生活实际来体会本课的寓意。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运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确理解词语,积累运用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则寓言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1. 有感情朗读,体会寓言的寓意。

2. 训练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过程:

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学过寓言吗?(揠苗助长,守株待兔)这两个是寓言故事。寓言故事,就是包含了道理的故事,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是我们二年级下学期学过的两则寓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新的寓言故事。先看动画片吧。(播放动画片)大家刚刚看了有趣的动画片,这个有趣的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板书:亡羊补牢] 齐读课题--《亡羊补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师:相信同学们都已经预习过课文了,那么在字词学习上, 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学生汇报自己预习所得,交流字的读音,写法。)

老师这里也有几个词语,相信大家肯定会读,谁愿意来读给其他同学听。

寓言 羊圈 劝告 街坊 窟窿 结结实实 叼走 后悔

(一位同学读,别的同学听,读对,出示正确的拼音,读错,纠正。齐读词语。)

2.整体感知

老师相信这些词语同学们肯定都会读了,那这些词语回到了课文,你还认识它们吗?让我们来读一读课文。思考一个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请五位同学读课文,适时纠正读音。重点解决①圈是多音字②窟窿读轻声③叼的一笔。

3.语言训练:

师: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 《亡羊补牢》 讲了一件什么事?

养羊人次丢羊后,不听街坊的劝告,第二天又丢了羊。他后悔没有听街坊劝告,赶紧把羊圈修好,从此,再也没有丢羊。

(提示,次丢羊---第二次丢羊------

表扬能用简洁语言概括的同学,对说得比较详细的同学要加以)

[师适机板书:次 不补 第二次 修补]

三、读中感悟,理解寓意。

1.我们已经知道养羊人一共丢了两次羊,那让我们回到课文去仔细读读文章,寻找他丢羊的原因。

请大家默读1-3自然段。说说次丢羊后,养羊人的表现。(出示课文1-3自然段,同学默读)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你读出了什么?(养羊人毫不在乎)

养羊人有那么多人,只丢了一只羊,他当然不在乎,而他的好街坊却着急了。他劝告他说---

(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你能来当一当这个好心的邻居吗,来劝一劝这个养羊人。

(请几个同学读,指导朗读。分角色读对话,注意语气。)

2.养羊人的满不在乎,以致后来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学习课文4.5自然段,去那里寻找。

女生齐读4.5两段,说说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狼又钻进去,又丢了一只羊)

3.为什么狼有第二次机会钻进羊圈?

(养羊人不听劝告,不修补羊圈,狼才会再次进来。)。他后悔了,听了邻居的劝告,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4.养羊人还会丢第三次羊吗?

不会,他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讨论:现在补牢迟吗?

[不迟,因为他的羊以后再也没丢过。]

5.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 ),就( )。

故事我们学完了,那谁可以解释一下亡羊补牢的意思。羊丢了才把羊圈修好。比喻在受到损失后想办法补救免得以后再受损失。亡,丢;牢,羊圈。

通过养羊人这个故事,你们知道了一个什么道理?

(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并不算晚。)

四、给予提纲,讲述故事

1.这么有意思的故事。大家想不想讲给别人听呢?老师给大家一些帮助,自己先练习下。

……

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

……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1、出示课件。“从前有一个人,坐着马车在大路上飞跑。他的朋友看见了,叫住他问:“你上哪儿去呀!”他回答说:“到楚国去。”现又少了一只

……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2.请几位同学讲述故事。

五、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同步阅读》中的《古代寓言两则》。

2.抄写课文两遍,并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 不 迟

知次 不补 错

就第二次 修补 改

活动目标:

1、运用报纸玩各种游戏。

2、练习两人合作投掷、跨物跳、走平衡的运动技能,发展身体的灵敏性。

3、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4、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活动准备:

1、每人两三张报纸。兔子头饰及萝卜卡片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用报纸做方向盘开汽车入场

在进行曲的伴奏下,带领幼儿进行热身运动:

活动开始的`游戏既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又使活动自然展开。热身运动从表面上看只是走走跑跑,其实是教师精心设计的。在活动中,教师的语气语调神秘、夸张,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探索报纸的

1.幼儿探索报纸的各种:今天我们要用报纸来锻炼身体,谁能想出特别的方法?

(1)鼓励幼儿探索一个人的。

(2)鼓励两个或多个幼儿一起玩的方法,对合作良好的幼儿给予鼓励。

(3)随时注意幼儿的运动情况,适时调节运动强度和练习密度。

(4)提醒幼儿保持合适的活动空间,注意安全。肯定幼儿有创意的,组织幼儿互相学习并尝试。。

(为了达成目标,教师分层次幼儿探索报纸的各种。逐步提出由易到难的要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做一个发现者,努力发现独特的幼儿,并让他们在集体面前展示,及时肯定他们的创意,以启发其他幼儿思考。教师除了要捕捉幼儿有创意的外,还要及时组织幼儿体验同伴的。唤起幼儿的创造热情。)

三、游戏:小兔种萝卜

1.介绍游戏:在《游戏》的音乐声中,两个小兔子合作需要连过三关,关双人一起过独木桥(报纸做的比较窄)。第二关跨过障碍物(跨栏)。第三关投掷:两人将框中的报纸球投到栏中。将萝卜种上,跑步回来。

在玩的同时启发幼儿懂得只有大家相互照顾、相互合作才能保证安全。

四、放松活动

随音乐声放松身体,敲敲背等

延伸活动:

1、在户外活动时间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继续探索运用报纸玩各种游戏。

2、幼儿回家与家人一起玩报纸,并将新带回和同伴分享,扩展学习经验。

在这节活动中,我将健康领域与领域相结合。活动中开始部分的游戏和简短的运动既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又使活动自然展开。为了达成目标,在探索报纸的环节中,逐步提出由易到难的要求,及时肯定幼儿的创意,唤起幼儿的创造热情。后面的游戏是探索环节的延续,是为了增强幼儿游戏的信心,获得“报纸真好玩”的感受。结束部分我安排了富有诗情画意的放松活动,既符合幼儿好玩的天性,又达到了放松的目的。

教案

⑸结合板书理解“亡羊补牢”。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4、幼儿学唱歌曲。

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小星星》这个音乐活动简单又富有趣味,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对小星星这首歌曲已经耳熟能唱,通过猜想、讨论,倾听,使幼儿更好地熟悉歌曲节奏。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我们通过巧妙提问,运用幼儿熟悉的奥尔夫音乐教具,让幼儿在游戏中从听觉感知节奏型,乐于用好听的声音和节奏去进行伴奏,感受声音的奇特。并通过与同伴的合作表演尝试制造简单的声音效果在增加幼儿乐趣的同时,使其对节奏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发展。

活动目标:

1、学习在音乐的伴奏下用奥尔夫乐器敲击出乐曲的节奏。

2、体验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

3、了解儿歌的含义。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重难点分析

活动重点:体验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

活动难点:学习在音乐的伴奏下用奥尔夫乐器敲击出乐曲的节奏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熟悉歌曲《小星星》

物质准备:

1、串铃若干,三角铁若干

2、黑色夜空,星星若干

活动过程:

一、 星星舞会

1、 教师出示黑色的夜空,讲述夜空孤单的故事

2、 出示一颗星星在黑色的夜空和夜空对话,决定请出星星家族举办星星舞会,让夜空不再孤单

二、 星星舞会筹备可是缺少音乐伴奏,介绍今天使用的奥尔夫乐器:三角铁和串铃,请他们来为我们的音乐进行伴奏

三、 练习舞会节奏

1、 那么怎么练?看老师想了一个办法,把舞会的节奏画下来了,小朋友请看

× × ︳ × × ︳ × × ︳ × - ‖

2、 集体拍手一起练习节奏;

3、 师敲三角铁,幼儿拍手,结束部分加上串铃动作;

4、 出示图谱,师敲三角铁,请个别幼儿摇铃配合;

三、合作表演

小星星说小朋友敲出的节奏真好听,让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吧

1、教师和幼儿集体合作用音乐加伴奏(师用三角铁,幼儿用串铃)

2、老师觉得串铃的声音很好听,也想试一试,和小朋友交换下伴奏

3、舞会正式开始,请所有幼儿随音乐合作伴奏表演

4、舞会真热闹,星星们可开心了,还想在跳一会,你们还可以再给它们伴奏吗?幼儿交换乐器随音乐伴奏。

四、课堂延伸:

星星舞会已经有了乐队的伴奏,还需要什么?下次我们准备好了再一起来参加。

课后反思:

小星星这个活动一开始以故事的形式导入孩子们很喜欢,接下来节奏练习,以及加上奥尔夫乐器合作表演孩子们都表现的很好,觉得整堂课缺乏的是孩子们自主的东西比较少,好像都是老师想了很多方法让孩子学,孩子也很认真的学会,但是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表现就少了,所以,觉得以后音乐课中要更加注重孩子自主性。

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知道有关大熊猫的知识。

2。简单的画出大熊猫的体态。

3。增强幼儿爱护大熊猫的情感。

活动准备:

大熊猫、油画棒、绘画纸,勾线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谈话导入:教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大熊猫吗?谁来说一说大熊猫长得什么样子?

【设计意图:以谈话导入的方式进行导入,一是激发幼儿的兴趣;二是给孩子创设一种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鼓励幼儿大胆讲述熊猫的外形特征。】

二、基本部分。

(1)出示课件:(大熊猫吃竹子的画面、玩耍的画面),让幼儿观察并讲述大熊猫的外形特征。

教师:小朋友,图上是谁啊?(大熊猫)大熊猫在干什么?(在吃竹子、在玩……)大熊猫长什么样子啊?(身上有毛,有黑色的、有白色的,有四条腿,有一条尾巴,有两只半圆形的耳朵,身体胖胖的……)教师总结:刚才小朋友们看的真仔细,说的太好了,大熊猫身体肥胖,四肢粗壮,皮毛黑白分明,四肢、肩部和耳朵黑亮,眼睛周围也是八字形的黑毛,其余均为白毛。而且大熊猫生活在山林中,喜欢吃竹叶和竹笋。是一级保护动物。

(2)老师在投影仪下并讲解大熊猫的画法。

①大熊猫圆圆的大脑袋。

②画出大熊猫椭圆形的白色身体。

③画出大熊猫又粗又短的四条黑腿。

④给大熊猫添画上眼睛、鼻子、耳朵。

⑤给大熊猫进行着色。

(3)幼儿在绘画纸进行绘画。

①自己画,老师巡回指导,必要时给予帮助。

②画简单的大熊猫的基础上,大胆想象,画出不同形态的大熊猫 。

③为大熊猫添画竹笋、竹叶等。

④给大熊猫进行着色。注意画面的整洁,涂色要均匀。

【设计意图:鼓励幼儿能用笔来记录熊猫的外形特征。】

三、结束部分 。

对孩子的作品进行评价,组织孩子们选出不同姿态的大熊猫,组成熊猫的一家,进行组合活动,并进行讲述活动,发展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合能力。

教案 篇3

一. 活动目的:

为了进一步总结与推广教学经验,推进新课程的实施,促进特色的研究与形成,并以此作为培养教师的契机和抓手,提高教师的专业化能力,打造一支理念新、能力强、业务精的教师队伍,使教师掌握正确的园本教学,特开展本次活动。

二. 活动时间:

20xx年12月上旬

三. 评委名单:

四. 具体要求

1、教学活动设计必须每位教师以突出幼儿主题为教学内容,自已分析理解教材内容,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并制定出自己的教学活动方案并尽可能与本园特色相联系。

2、活动设计限于集体教学活动,有一定的创新性,每篇设计以一个课时为单位,并标明年龄段和内容出处。

上交一份至园长室,从中评选出三篇的教案。

五. 教学活动设计评价:

l. 活动设计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有效而富有个性,并能与本园特色相联系。

2. 活动目标具有适切性,符合二期课改要求,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基本吻合本次活动的特质。

3. 活动内容具有挑战性,重难点把握得当,符合幼儿经验特点。

4. 活动过程具有游戏性和创造性,并与目标相匹配

5. 教案书写规范,并突出各环节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

六. 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

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说说、看看、听听理解诗歌《留住小鸟》的内容,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

2、学习仿编诗歌,尝试用多种方式表现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3、愿意参与诗歌听赏活动,在同伴面前大胆表达。

4、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课件、小鸟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1、出示小鸟,小朋友,看,这是谁呀?(小鸟)

2、喜欢它吗?为什么呀?有许多小动物也很喜欢它,想留住它,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诗歌吧?

二 欣赏诗歌

1、教师念诗歌一遍,提问:你听见了吗?还有谁也喜欢它呀?(小狗,小猫,小兔)

2、小动物们都很喜欢小鸟,想留住它,那它们会怎么做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再来欣赏一遍诗歌。

三 分段欣赏诗歌,理解诗歌

1、小鸟飞进小狗的院子里,小狗想留住小鸟,它是怎么做的呀?(搭了一间漂亮的积木房子)怎么样的积木房子,用了一个什么动作(搭),哇,多漂亮的积木房子呀?你们喜欢吗?我也很喜欢,那小鸟会喜欢吗?为什么不喜欢(没有自由),学习扑扇着.

2、睢,小鸟又飞进谁的院子里了?小猫想留住小鸟吗?那它会想什么办法呢?为它编了一只精美的小笼子.(真是只精美的小笼子,多精致多美丽呀!这可是小猫用竹子编起来的呀?它用了个什么动作?

小鸟会喜欢吗?为什么?)

3、 这次小鸟又飞进哪了呀?小 想留住小鸟,它是怎么做的呢?(栽了一棵小树苗),哎,这次小鸟会留下吗?为什么?小树苗慢慢的长大了,小鸟又是怎么说的呀?

4、原来树才是鸟儿的家,那我们应该保护树,让小鸟有温暖的家,哎,小狗和小猪也明白了:树才是鸟儿的家,有树才能留住小鸟,瞧,他们拿着铁锹种树去啦!

四 完整学念

1、老师告诉你们哦,把这些连起来就成了一首好听的散文诗,题目就是.

2 、老师看念诗歌.

3 、好听吗?我们看着这些,把这首好听的诗歌说一说吧!

4 、真好听呀,我还想听,你们能在念一遍吗?

小百科:鸟,又称作鸟儿。定义:体表被覆羽毛的卵生脊椎动物,鸟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流线型(纺锤型或梭形),大多数飞翔生活。

教案 篇5

目标:感受儿歌的韵律,根据自己的理解学着改编儿歌。

准备:幼儿的手印脚印

过程:1、请幼儿找一找哪个小手印、脚印是自己的。

2、学念儿歌“小手和小脚” 教师边念儿歌边做动作,便于幼儿记忆,带领幼儿重复念儿歌并学做动作。

3、改编儿歌:幼儿讨论小手和小脚还有什么本领,根据幼儿说的本领改编儿歌的内容。

教学活动:主题:小手小脚——小脚

目标:1、能跟着音乐唱歌并做简单的脚的动作(踏、跳、走、跑)。

2、提高音乐节奏感准备:音乐

过程:1、小脚本领大:我们的小脚会干什么?

2、欣赏音乐,熟悉音乐,了解歌词。“歌曲的名称叫什么,歌里唱了小脚有什么本领”。

3、让幼儿用动作理解踏、跳、走、跑。跟着音乐,教师念歌词,幼儿做动作。

教学活动:主题:小手小脚——这是谁的鞋子

目标:可以将大小,形状相同的图形配对。

准备你同意他的“理由”吗?为什么?:小鸡、小鸭、狗熊、小朋友的脚印和对应的鞋子

过程:1。教师出示小脚印,请幼儿猜一猜这都是谁的脚印。

2。出示一些漂亮的小鞋子,请幼儿给小脚印穿上合适的鞋子。

3。有能力的幼儿给穿上鞋子的脚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队。

教案 篇6

了解螃蟹的外形和爬行特点。用自己的方式大胆地表现螃蟹的。学会唱《螃蟹歌》,边唱边用肢体表现。

重点、难点

边做动作边唱儿歌现代化教学手段卡带、卡带机、钢琴弹唱、螃蟹幻灯片、螃蟹舞蹈

教学过程

一、讲解

1.师:"小朋友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我们一看吧!"教师播放幻灯片,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2.师:"大家认不认识它啊?它是谁呢?""哦是螃蟹,那我要看看哪个小朋友更了解它,就能跟他做。"

3.教师学生说出螃蟹的特征(有八条腿、横着走路、有两个大钳子、有一个硬硬的壳等)

4.让小朋友们积极踊跃的模仿螃蟹走路,教师同时向小朋友灌输一些简单的螃蟹舞的动作。

二、学习歌曲《螃蟹歌》

1.师:"现在我们认识了螃蟹朋友,那我们为了欢迎我们的新朋友,我们为它唱首歌好不好?"教师放卡带,让小朋友们认真教学过程听,同时吸引幼儿注意力。

2.教师根据歌词一句一句以讲故事的形式向小朋友们灌输歌词,反复强调。

3.在教歌词的过程中配上简单的动作,在方便幼儿记忆的同时,还可以配合接下来的舞蹈。

4.教师边弹钢琴边唱,让幼儿跟着教师一起一句一句熟悉歌曲。在歌曲熟悉过后,播放卡带,跟着卡带边唱边做刚刚学会的动作。

三、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新朋友小螃蟹,我们知道了它怎么走路,还为它开了欢迎会,为它唱歌跳舞,回家我们把新朋友介绍给爸爸妈妈好不好啊!"课后自我

1.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让幼儿接受的知识比较多。以故事的形式带动幼儿学习。集中了幼儿注意力,并调动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2.为歌曲配上简单的动作,便于孩子肢体的发展和对歌曲的记忆与掌握。

3.在教歌曲和歌词是有些枯燥,这是应注意孩子的注意力和接受能力。

4.在孩子模仿螃蟹走路时,应注意课堂纪律。

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认真倾听歌曲,初步感受歌曲欢快、幽默的风格。

2、在说说、做做、玩玩的过程中理解歌曲内容,逐步学唱歌曲。

3、有初步的安全意识,懂得不能在床上、沙发上乱蹦乱跳。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5、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活动准备:

音乐、歌曲内容相关

活动过程:

一、伴随歌曲旋律进场"听,音乐响了,我们开着小火车出来玩玩吧!"教师带领幼儿随着歌曲伴奏开着小火车进入场地,边开小火车,边和客人老师问好。

"小朋友们,赶快找一个空位置坐下来吧。""你觉得我们刚才开着小火车进场的音乐是欢快的还是悲伤的啊?"

二、欣赏歌曲,熟悉歌词"原来这个旋律唱的就是它!"(教师出示小猴子的)

1、 师:"你们瞧,这是谁?小猴子来到了床上可能会干什么呢?"教师播放歌曲音乐,请幼儿倾听。

"歌曲里面,出现了几只小猴子啊?"(三只?两只?我们再来仔细听一遍吧!)师:"请问,你听到歌曲里听到了什么?"幼儿每回答出一部分,教师就出示那相应的,随之哼唱那一句歌词。

再次倾听,把没出现的补充完整。

2.看图念歌词师:现在,我们把上的歌词连起来念一遍吧。

教师带领幼儿有节奏地念歌词,边念边指着相应的。

"请你找找看,这三段歌词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三.观看手偶表演,倾听并尝试轻声跟唱。

1、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小猴子做的淘气的事情,我们连起来听一听吧。"教师边唱边用手指和手心表现小猴子在床上跳后受伤的情景。

师:"有趣吧?我这有三只小猴子,你们有没有?那我们一起把小猴子变出来边唱边表演吧!"教师带领小朋友们一起用手来表现歌曲内容。

3、现在我们请小朋友来当妈妈,你们能把妈妈要说的话唱出来吗?

教师唱前半部分,幼儿填上妈妈说的那句话。

4、师幼互换角色。

四、完整演唱歌曲

1、"三只猴子跌下了床,现在(唱)"你们看床上静悄悄,猴子们不知跑到哪儿去了,床上床下都找不到,……""他们去哪儿了呢?"(幼儿猜测)

2.出示医院。(原来都去了医院)根据幼儿回答,贴出相应的歌词,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跟着音乐齐唱一遍歌曲。

五、尝试分角色表演,表现歌曲有趣的情节。

1、师:"请小朋友来到中间,找一个舒服的位置,我们一起来想想看,三只顽皮的小猴子可以怎么样跳?"教师与幼儿一起做动作。(教师做几组动作后,请个别幼儿上去。)"啊。。现在猴子受伤了,它的表情会是怎么样的呢?"教师清唱,请孩子们边唱边表演三只小猴跳的动作。

2、师:"咦?歌曲里面,妈妈一共生了几次气?每次的动作和表情一样吗?而且是一次比一次(更生气)。。。。""那现在就请小朋友跟着音乐边唱边表演,而且要把妈妈一次比一次更生气的样子表现出来,好么?"教师与幼儿一起用动作表现,期间,教师用语言提示"妈妈一次比一次更生气!"

3、教师扮演小猴子,幼儿扮演妈妈,进行边唱边表演。

4、教师扮演妈妈,幼儿表现猴子,互换角色进行表演。

六、安全教育"你们觉得三只小猴在床上跳安全吗?"教师总结:三只顽皮的猴子在床上跳,结果都受伤住院了。看来,在床上、沙发上乱蹦乱跳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我们一起对小猴子说:"小猴子,以后不要再那么高的地方乱跳啦!"没错,我们要做个健康的乖宝宝。

教学反思:

活动开始,我先让幼儿听赏一遍音乐,在这个过程中,运用到了形象生动的肢体动作,意在让幼儿听明白歌曲含义,并通过提问:歌曲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来帮助孩子理解歌词。

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通过多种形式地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

3、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收集的寓言故事。

教学过程

一、课前幸福回忆2分钟。(学生主持)

生:大家好,今天的幸福回忆2分钟由我来主持。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幸福话题为“幸福的课堂”。开学以来,在语文课上你感觉什么是幸福的?(学生回答),大家说的也是我的幸福感受,在幸福的课堂上,让我们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帮助。

师:带着美好的心情,让我们开始今天的语文学习,好吗?

二、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你都知道哪些寓言故事?

(学生回答:井底之蛙、掩耳盗铃、自相矛盾……)

2、看来同学们都是喜欢读书的孩子!这些寓言故事都非常的有趣,而且寓意深刻,你知道什么叫寓言吗?寓言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蕴含一定的道理,给人以启示,故事是人虚构的……)

3、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今天,老师就和大家再来学习一则寓言。师板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后齐读。)

三、质疑课题,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这个词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吗?(亡、牢)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生: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生:我是通过查字典的方式理解这个字的,我是通过联系课文的内容理解的……

3 、请你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生:羊丢失了把羊圈修补好。)

四、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说的真清楚,课前的预习很全面!首先,请大家听课文的朗读,边听边注意生字词的读音。(课件播放)

2、下面,请你自由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检查字词:(开火车读)

多音字:圈 近义词:街坊-邻居

4、强调字形,理解字意。

“窟窿”都是穴字头,所以和洞有关。注意“窿”字的“生”上面有一横。

“街坊”:你家有街坊吗?街坊就是邻居的意思。

5、指导写字。

五、精读课文,小组学习。

字词掌握的不错,把字词带入故事中,每组选一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一下,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5名学生读课文)

同学们概括的真清楚,讲的很精彩!下面,以小组学习的方式,互相读课文,依据自学提示的内容,展开小组讨论。

出示自学提示:(课件)

1、齐读1-4自然段,思考: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2、羊丢了之后,街坊和养羊人他们分别是如何表现的:

(1)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2)街坊真诚的劝告,可养羊人什么表现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街坊的一番好意,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指名分角色朗读。)

3、养羊人不听劝告的结果怎样?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刚才我们学习的内容,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句式变换(一、二)

4、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句式变换(三)

5、讨论交流。

6、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六、体会寓意。

1、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2、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 ),就( )。

3、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总结全文。

1、故事我们已经读懂了,那么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再把课文认真读一读,想一想,把你的想法和同桌先交流一下。

2、全班交流,师总结:

是的,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能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并认真改正,还不算晚。所以人们常说: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板书:为时不晚)

3、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先读懂了故事,然后明白了故事中蕴涵着的道理,以后遇到寓言故事时,就可以按“理解题意—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这样的方法学习。

教案 篇9

一堂课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为主要模式,开课提出学习目标,为完成目标设计三次比赛,也就是三次先学后教,分别是:比读课文,比认生字,比感知课文内容。每次比赛前都说明要求,讲清规则,为学生创设参与情境,使每个环节都能有的放矢,效果很好。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环节设计符合实际,保证参与。

教师能够根据学习目标设立比赛的要求,自学提示有内容、时间安排合理恰当,困平时教学中经常采用这一模式,学生课堂上也能与老师相配合,适应这种模式,并能参与其中。教师设计时也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接受水平,将这一模式与我们传统模式相结合,使课堂呈现出多样的形式,保证了学生的参与。

二、识字形式多样,安排有层次。

识字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为将这一难点解决,教学时我遵循由读文到识字词,由词语到单字的识记原则,一方面注重将过关游戏渗透到整个课堂,另一方面将识字的检测也以过关的形式进行,并在每一关中设计相应的重点训练项目,做为后教的内容,这样不但使难点分散,也使学生感受到学习任务的轻松和自在。此外,设计游戏时也从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了上天梯和摘星星游戏,孩子们参与积极性高,达到了教与学的真正目的,也为班级的学习过程创设比赛的气氛,使先学后教的课堂显得紧张而有序。

三、读文以激趣为主,感染学生情趣。

为保证孩子学习的主动性,教学开始以谜语激趣,再以创境,孩子的眼光一次一次被吸引,为课堂顺利进行打基础。同时,注重丰富读书的形式,采用自读认生字,教师范读、同桌互读互促、比赛读促成长,并在每次读后都请学生进行评价,不但使读的目的性增强,也使得班级读书评比活动更到位,为学生以后读书提供了努力的方向。

四、注意识写与运用相结合,增强识字的效果

教学中将要写的生字安排在识字环节,先请学生认读生字,组词,再请学生观察,说说怎么才能写好这个字?学生说后,教师再进行板书,他们书空,然后请他们描一描,写两个,进行评价,再进行改正,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得识字与写字达到了真正的目的。

藏古亡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请同学们打开书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的要求)

亡羊补牢的解释

成语拼音wáng yáng bǔ láo

成语解释羊丢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

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成语繁体亡羊补牢

成语简拼WYBL

成语注音ㄨㄤˊ 一ㄤˊ ㄅㄨˇ ㄌㄠˊ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彩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连动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亡,不能读作“wànɡ”。

成语辨形补,不能写作“朴”。教学目标:

近义词知错就改

反义词时不我待、知错不改

成语例子张学良始则失地,今幸

臧谷亡羊,汉语成语,拼音是zāng gǔ wáng yáng,意思是后因以为典,喻事不同而实则一。出自《庄子·骈拇》。

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翻译臧和谷两个人一起去放羊,把羊全丢了。问臧干什么事情去了,说是拿着竹简在读书;问谷干什么事情去了,说是在和别人掷游戏。

比喻凡有亏职守,不论其理由多么光明正大,都难逃失职之责。

亡羊补牢的2. 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意思。

版权声明:图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 如有侵权联系836084111@qq.com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