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龙活虎)小明画的画真是生龙活虎呀!2.(生机勃勃)春天到了大自然可真是生机勃勃的了!3.(春意盎然)在春天的天堂中,随即可见的是春意盎然.4.(鸟语花香)公园里真是鸟语花香的天地呀!5.(白雪皑皑)冬天到了,地球就像是一个白雪皑皑的星球.6.(喜气洋洋)春节快到了,大街小巷是一片喜气洋洋的场景!7.此事的重要启示:核心竞争力不是钱和房子,是在关键的岗位有自已的人。(得意扬扬)小红考试得了名,她得意扬扬地笑了!8.(无边无际)蔚蓝的大海是那么的无边无际.9.(叹服叫绝)天马真是让我们叹服叫绝呀,因为那是象征着正在腾空飞速前进!9.(雄伟壮观)看着雅鲁藏不大峡谷真是雄伟壮观的奇景呀!10.(世外桃源)海上森林—红树林真是一个世外桃源呀!11.(烈日当空)夏天的太阳烈日当空的挂在天空中.12.(人山人海)每逢过年过节,街上终是人山人海的.13.(开怀大笑)学生们开怀大笑的聊着天.14.(源源不断)雨水源源不断地冲天而降.15.(有气无力)夏天炎热得让人有气无力!16.(翩翩起舞)舞会上人们翩翩起舞着.17.(欢声笑语)校园里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18.(奇花异草)森林里有着许许多多的奇花异草.19.(披头散发)街上十日而问:鸡已[4]乎?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5]。有一位妇女披头散发地走在街上.20.(自由奔放)马儿们在辽阔的草原上自由奔放地奔跑着.
成语故事解释 成语故事解释和意思
成语故事解释 成语故事解释和意思
成语故事解释 成语故事解释和意思
成语故事解释 成语故事解释和意思
围魏救赵 (wéi wèi jiù zhào)
解释: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近义词:声东击西
反义词:围城打援
歇后语:孙膑救邯郸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军事
英文:besiege Wei to rescure Zhao (reli the besieged by besieging the base of the besiegers)
共敌不如分敌①,敌阳不如敌阴②。
【注释】
①共敌不如分敌:共,集中的。分,分散,使分散。句意:攻打集中的敌人,不如设法分散它而后再打。
②敌阳不如敌阴:敌,动词,攻打。句意为 先打击气势旺盛的敌人,不如后打击气势旺盛的敌人。
【解析】
对敌作战,好比治水:敌人势头强大, 就要躲过冲击,如用疏导之法分流。对弱小的敌人,就抓住时机消灭它,就象筑堤围堰,不让水流走。所以当齐救赵时,孙子对田忌说:“想理顺乱丝 和结绳,只能用手指慢慢去解开,不能握紧拳头去捶打;排解搏斗,只能动口劝说,不能动手参加。对敌人,应避实就虚,攻其要害,使敌方受到挫折,受到牵制,围困可以自解。”
【探源】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是讲战国时期齐国与魏国的桂陵之战。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欲释失中山的旧恨,便派大将庞涓前去攻打。这中山原本是东周时期魏国北邻的小国被魏国收服,后来赵国乘魏国国丧伺机将中山强占了,魏将庞涓认为中山不过弹丸之地,距离赵国又很近,不若直打赵国都城邯郸,既解旧恨又一举双得。魏王从之,欣欣然似霸业从此开始,即拨五百战车以庞涓为将,直奔赵国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急难中只好求救于齐国,并许诺解围后以中山相赠。齐威王应允,令田忌为将,并起用从魏国救得的孙膑为军师领兵出发。这孙膑曾与庞涓同学,对用兵之法谙熟精通。魏王用重金将他聘得,当时庞涓也正事奉魏国。庞涓自觉能力不及孙膑,恐其贤于己,遂以毒刑将孙膑致残,断孙两足并在他脸上刺字,企图使孙不能行走,又羞于见人。后来孙膑装疯,幸得齐使者救助,逃到齐国。这是一段关于庞涓与孙膑的旧事。
且说田忌与孙膑率兵进入魏赵交界之地时,田忌想直逼赵国邯郸,孙膑制止说:解乱丝结绳,不可以握 拳去打,排解争斗,不能参与搏击,平息要抓住要害,乘虚取势,双方因受到制约才能自然分开。现在魏国精兵倾国而出,若我直攻魏国。那庞涓必回师解救,这样一来邯郸之围定会自解。我们再于中途伏击庞涓归路,其军必败。田忌依计而行。果然,魏军离开邯郸,归路中又陷伏击与齐战于桂陵,魏部卒长途疲惫,溃不成军,庞涓勉强收拾残部,退回大梁,齐师大胜,赵国之围遂解。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围魏救赵”的故事。又后十三年,齐魏之军再度相交于战场,庞涓复又陷于孙膑的伏击自知智穷兵败遂自刎。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故事】
公元前354年,魏国围赵国都城邯郸,双方战守年余,赵衰魏疲。这时,齐国应赵国的求救,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救赵。攻击方向选在哪里?起初,田忌准备直趋邯郸。孙膑认为,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排解别人打架,不能直接参与去打。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他向田忌建议说,现在魏国精锐部队都集中在赵国,内部空虚,我们如带兵向魏国折都城大梁进去,占据它的交通要道,袭击它空虚的地方,它必然放下赵国回师自救,齐军乘其疲惫,在预先选好的作战地区桂陵迎敌于归途,魏军大败,赵国之围遂解。孙膑用围攻魏国的办法来解救赵国的危困,这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名折战例,被后来的军事家们列为 叁十六计中的重要一计。围魏救赵这一避实就虚的战法为历代军事家所欣赏,至今仍有其生战国时,秦军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命力.
围魏救赵
是孙膑指挥齐军打败庞涓率领的魏军,援救赵国的战役。自此,孙膑便闻名天下了。
退避三舍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我一定命令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势如破竹
三国末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夺取魏国政权以后,准备出兵攻打东吴,实现统一全的愿望。他召集文武大臣们商量灭大计。多数人认为,吴国还有一定实力,一举消灭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够的准备再说。
故事出自《晋书·杜预传》。成语“势如破竹”,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声东击西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成语吧,下面是我整理的呆若木鸡的成语故事及解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呆若木鸡的意思
呆若木鸡中文解释
【解释】:呆:发傻;宛如木头做的鸡一样。不是骄气,不是盛气,而是把精神全部收敛。
【出自】:庄周《庄子·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6]。达生》与列御寇《列子·黄帝篇》: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示例】:匪首侯殿坤,在得知这个噩耗之后,特别是知道了老妖道的落网后,当即呆若木鸡。 ◎曲波《林海雪原》二八陈世旭《小镇上的将军》:人们眼看见将军的时候,都吃惊得像呆若木鸡。
【反义词】:面不改色、神色自若、活泼可爱、大智若愚
【近义词】:瞠目结舌、目瞪口呆、呆头呆脑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状语、补语;本意为褒义,现多用于贬义
【正音】:呆,不能读作呆板的dài[1]
【英译】:stand like a log
呆若木鸡出处
战国时,斗鸡是贵族们寻欢作乐的一项活动,齐王便是当时的一位斗鸡迷。为了能在斗鸡场上取胜,齐王特地请专家纪子帮他训鸡。
过了几天,齐王又派人来问,纪子说:还不到火候,看样子鸡虽不乱动了,但还不够沉稳。
呆若木鸡文言文
纪渻子[2]为王养斗鸡[3]。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7]。
十日又问,曰:几[8]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9]木鸡矣,其德全[10]矣,异鸡无敢应[11]者,反走[12]矣。 《庄子·达生》
呆若木鸡注释
[1] 呆若木鸡:呆:傻,的样子。呆得像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的样子。
[2] 纪渻子:人名。姓纪,名渻子。
[3] 斗鸡:是供竞赛和娱乐用的鸡品种。是世界上驯养斗鸡的古老之一
[4] 已:动词。停止。这里指训练完毕的意思。
[5]方虚憍而恃气:正凭着一股血气而骄傲。方:正。骄,骄傲。恃:凭着,依靠。
[6] 响影(yǐng):影 影子。响治兵如治水:锐者避其锋,如导疏;弱者塞其虚,如筑堰。故当齐救赵 时,孙子谓田忌曰:“夫解杂乱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击,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声响。这句话是说鸡听到声响,看到影子就回应。
[7] 疾视而盛气:气势汹汹地看着对方。
[8] 几:副词。可译为几乎、不多。
[9] 似:好像。
[10] 德全:精神具备。全:备全。
[11] 应:应战。
[12] 反走:转身逃跑。
纪渻先生替王养斗鸡,十天后王问:鸡训练好了吗?
他说:没有,正在凭一股血气而骄傲。
十天后王又问:鸡训练好了吗?他说:没有,仍然对其他鸡啼叫和接近有反应。
十天后王又问:鸡训练好了吗?他说:没有,仍然气势汹汹地看着对方。
看着它,好像木头鸡一样,精神全部收敛,别的鸡没有敢应战的,转身逃跑了。
呆若木鸡辨析
这便是呆若木鸡的出处。
庄子认为,呆若木鸡不是真呆,只是看着呆,其实可以斗,可以应战,可以吓退群鸡。
活蹦乱跳、骄态毕露的鸡,不是最厉害的。
目光凝聚、纹丝不动、貌似木头的鸡,才是武林高手,根本不必出招,就令敌人望风而逃。木鸡不易得,养鸡人知道。武林高手难求,行走江湖的人也知道。望之似木鸡,这是斗鸡追求的境界。不是骄气,不是盛气,最终是一分呆气。(黄明坚)
要是形容一个人有些呆头呆脑、痴傻的样子,人们往往会用呆若木鸡这个贬义词。然而,呆若木鸡最初的含义和现在的用法没有丝毫关系,反倒是一个褒义词。
呆若木鸡出自《庄子·达生篇》,原本是个寓言。故事讲的是:因为齐宣王爱好斗鸡,一个叫纪渻子的人,就专门为齐宣王训练斗鸡。过了十天,齐王王问纪渻子是否训练好了,纪渻子回答说还没有,这只鸡表面看起来气势汹汹的,其实没有什么底气。又过了十天,齐王再次询问,纪渻子说还不行,因为它一看到别的鸡的影子,马上就紧张起来,说明还有好斗的心理。
又过了10天,齐王忍耐不住,再次去问,但还是不行,因为纪渻子认为这只鸡还有些目光炯炯,气势未消。这样又过10天,纪渻子终于说不多了,它已经有些呆头呆脑、不动声色,看上去就像木头鸡一样,说明它已经进入完美的精神境界了。宣王就把这只鸡放进斗鸡场。别的鸡一看到这只呆若木鸡的斗鸡,掉头就逃。呆若木鸡不是真呆,只是看着呆,实际上却有很强的战斗力,貌似木头的斗鸡根本不必出击,就令其他的斗鸡望风而逃。可见,斗鸡的.境界是呆若木鸡。
庄子这则寓言很有趣,同时也表达了深刻的哲理,让人不由得想到古人所说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勇若怯。在庄子看来,真正有大智慧的人表现出来的也许是愚钝,真正有高超技巧的人看起来却有些笨拙,真正勇敢的人往往被别人误解为胆怯。但是,如果真正处于非常境况时,这些人往往能够表现出非同寻常的能力。庄子通过这则寓言,也许是在阐明相反的两极在某种高度便相互接近转化的道理,这正是道家思想所特有的辩证思维。
【祈福故事网每日笑话一则】男子去提亲,女方家长:请自我介绍。A说:我有一千万; B说:我有一栋豪宅,价值两千万; 家长很满意。就问C,你家有什么? C答:我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孩子,在你女儿肚子里。 AB无语,走了。
并驾齐驱
示例:倘用~之计,且不来解此处之危,反去取我梁山大寨,如之奈何!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四回bìngjiàqíqū
[释义] 并驾:几匹马并排拉一辆车;齐驱:一齐快跑。指并排套着几匹马一齐快跑。形容齐步前进;不分先后;也可指力量、水平、才能、程度等不相上下。
[语出] 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附会》:“并驾齐驱;而毂统辐。”
[正音] 驱;不能读作“qù”。
[近义] 并肩前进助齐头并进
[反义] 背道而驰 迥然不同
[用法] 可用于人;也可用于其他事物。一般作谓语。
[结构] 联合式战国时,魏将庞涓率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求救于齐,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往救。孙膑魏军主力在赵国,内部空虚,就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因而,魏军不得不从邯郸撤军,回救本国,路经桂陵要隘,又遭齐兵截击,几乎全军覆没。这个典故是指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辨析] ~和“不相上下”;都有“程度相等;不分高低”的意思。但“不相上下”的应用范围广;还含有“分不出好坏”的意思。~可表示“并肩前进”的意思;“不相上下”没有。
[例句] 这几位研究生~;都取得了好成绩。
【刻舟求剑】
叶公好龙,室中雕文尽以为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叶公见之,(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意思: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以后,这个人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而剑却不会和船一起前进,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叶公好龙】
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神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夫似龙而非龙也。
意思:叶公子高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他这样爱龙成癖,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十天后王又问:鸡训练好了吗?他说:不多了,现在即使其他鸡啼叫,也没有反应了。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延伸到了厅堂里。叶公一看是真龙,吓得转身就跑,魂飞魄散,一脸惊惶
。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却不是龙的东西罢了。
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智慧的结晶。下面为大家带来毛遂自荐成语故事及出处解释,快来看看吧。
齐王求胜心切,没过几天,便派人来催问,纪子说:鸡没训好,它一见对手,就跃跃欲试,沉不住气。【成语】: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毛遂自荐
【拼音】:
[máo suì zì jiàn]
毛遂:战国时期赵国平原君的门客;荐:,荐举。毛遂自我。战国时,平原君之门下食客毛遂自荐跟随前往楚国游说。
【出处】:
《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
【举例造句】:
我进公司是毛遂自荐的。
【成语典故】:
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解围。平原君把门客召集起来,挑选20个文武全才一起去。经过挑选,还缺一个人。门下有一个叫毛遂的人走上前来,向平原君自我说:“听说先生将要到楚国去签订‘合纵’盟约,约定与门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边去寻找。现在还少一个人,希望先生就以毛遂凑足人数出发吧!”平原君说:“先生来到赵胜门下几年了?”毛遂说:“三年了。”平原君说:“贤能的人处在世界上,好比锥子处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要显现出来。现在,处在赵胜的门下已经三年了,左右的人们对你没有称道,赵胜也没听到赞语,这是因为没有先生什么才能的缘故。所以先生不能一道前往,请留下!”毛遂说:“我不过今天才请求进到囊中罢了。如果我早就处在囊中的话,就会锥子那样,整个锋芒都会露出来,不仅是尖梢露出来而已。”平原君终于与毛遂一道前往。
到了楚国,楚王只接见平原君一个人。两人坐在殿上,从早晨谈到中午,还没有结果。毛遂大步跨上台阶,远远地大声叫起来:“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简单而又明白,为何议而不决?”楚王非常恼火,问平原君:“此人是谁?”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门客!”楚王喝道:“赶快下!我和你主人说话,你来干吗?”毛遂见楚王发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几个台阶。他手按宝剑,说:“如今十步之内,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见毛遂那么勇敢,没有再呵斥他,就听毛遂讲话。毛遂就把出捕援赵有利楚国的道理,作了精辟的分析。毛遂的一番话,说得楚王心悦诚服,答应马上出兵。不几天,楚、魏等国联合出兵援赵。秦军撤退了。平原君回赵后,待毛遂为上宾。他很感叹地说:“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赵国。”
成语“毛遂自荐”由此而来,比喻不经别人介绍,自我担任某一项工作。
【含义】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别的人。
从前一个耍猴人买了一只不听话的猴子,艺人十分生气,就到市场买来一只公鸡,对它不断敲锣打鼓,公鸡吓呆了,艺人乘机拿刀杀了公鸡,坐在一旁的猴子也吓坏了,从【拼音】:dai ruo mu ji此只要艺人说什么或敲锣打鼓,猴子就会毫不含糊地执行艺人的指令。
【】
“杀鸡儆猴”说的是杀掉鸡来吓唬猴子,比喻惩戒一个以警戒其余。在耍猴人看来杀掉鸡的成本远远低于杀掉猴子的成本,鸡较之于猴子要无用的多。而鸡们一向是“作秀”的高手,什幺“鸡飞狗跳”、“鸡飞蛋打”,总之上得了台面,于是的鸡总要把“”演绎成一场大张旗鼓铺张的大片。满地鸡毛的挣扎,血流四处的惨境,呼天抢地的鸣冤。用这种效果来吓唬猴子是绰绰有余的了,猴子们自然不想身首异处,只得俯首帖耳不敢造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