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我,世间哀愁的过客,身世凄凉。为何我在知道你的故事后泪流满面。
浣溪沙我是人间惆怅客(我是人间惆怅客全诗)
浣溪沙我是人间惆怅客(我是人间惆怅客全诗)
浣溪沙我是人间惆怅客(我是人间惆怅客全诗)
出处:清朝词人纳兰性德的《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
原文: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译文:残雪凝辉让温暖的画屏变得冰冷。梅花随凉风飘落,忧伤的笛声传来,已是黄昏。深夜想起了往事,月色于无人处也好像朦胧起来。
我,世间哀愁的过客,身世凄凉。为何我在知道你的故事后泪流满面?痛彻心扉地哭泣,在断肠声里,因朱彝尊的遭遇而辗转难眠。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扩展资料词的上片整体比较平实,主要下力在于营造氛围上。“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点明了环境,包括地点是在书房,时间则是在稍有月色的残雪之夜。
接着视觉转换,由视觉转移到听觉上。这句通过 “残雪”、“凝辉”、“落梅”、“三更”、“月胧明”等字句,营造出了一种既清且冷,既孤且单的意境,大有“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感,而这种感觉大抵只能给人带来痛苦和茫然。
下片在上片的情感氛围笼罩下,突然情感爆发出来。“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的问句,可谓起的妙绝。这是容若因笛曲起意,自伤身世的哀叹。这两句中似乎有相对的主体,一个是“我是人间惆怅客”的“我”,另一个是“知君何事泪纵横”的君。
但从词意看来,更应该是灵犀暗生的独自感慨,而不是朋友间当面的对谈倾诉。所以说,这个“君”指的是容若自己。当一个人倦了,累了,苦了,伤了的时候,便不禁会忍不住地自言自语,自怨自艾,自问自答,何况是纳兰这样的至情至性之人。
参考资料:
纳兰性德 浣溪纱:
残雪凝辉冷画屏 落梅横笛已三更 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 知君何事泪纵横 断肠声里忆平生
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作品作者】纳兰性德
【创作年代】清
【作品体裁】词
浣溪纱:
残雪凝辉冷画屏 落梅横笛已三更 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 知君何事泪纵横 断肠声里忆平生
作者: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清初词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
浣溪沙 纳兰容若
残雪凝辉冷画屏①。《落梅》横笛已三更②。更无人处月胧明③。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注释】
①残雪:尚未化尽的雪。画屏:绘有山水图画的屏风。
②《落梅》:即《落梅花》,古笛曲名,以横笛吹奏。
③胧明:微明。
【赏析】
这首词是一抒发人生惆怅主题的词。
上片整体比较平实,主要下力在于营造氛围上。句说雪后数日,残雪未销,月色照耀下,皎洁的白光呈现出带着寒意的光辉,五彩的花屏也因这种氛围而冷却了。这点出了环境,包括地点是在房中,时间则是在稍有月色的残雪之夜。这句的使用并不出奇,如“残雪”、“画屏”这些意象,以及“冷”的意动用法,都是诗词中极为常见的。
接着视角转换,由视觉转移到听觉上。前句的场景“残雪凝辉冷画屏”可以说是看见的,而“《落梅》横笛已三更”则是听觉感知到的。这句时间上在前一句的基础上了,说“已三更”。这句营造了一种孤寂的氛围。试想一位三更难眠的人,在残雪未销的寒冷独自徘徊,忽然听见横笛,不可谓不令人益发愁肠百结,不能自已。深夜闻笛的诗如李益《春夜闻笛》“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李白《春夜洛城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白居易《江上笛》“江上何人夜吹笛,声声似忆故园春”,刘孝孙《咏笛》“凉秋夜笛鸣,流风韵九成。调高时慷慨,曲变或凄清”,等等,都是长夜闻笛的写照,无不呈现一种孤独悲凉的氛围。
所以说,上片就整体上看,在营造氛围上传承了前人惯用的方法。
下片在写法上显然在上片的情感氛围笼罩下,突然情感爆发开来。下片前两句“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可谓突起得妙绝。纳兰性德将整个客体化,并同自己分离开来,大有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情怀,有一种被世界抛弃的感觉。
这两句中有似乎相对的两个主体,一个是“我是人间惆怅客”的“我”,另一个是“知君何事泪纵横”中的“君”。前一个很显然,就是词人自己。后一个“君”则大有可说的地方。或许有人会以为这个“君”是纳兰性德所思念的那个人,或者他的妻子卢氏、恋人,甚至是他的朋友,等等,但总之,都是真正和“我”相区别的其他人。然而或许并非如此,这个“君”又何尝不能是纳兰性德自己呢?正因为自己本来知道自己孤独凄苦,饱尝人间离愁别苦,是所谓“人间惆怅客”,因此情不自禁,潸然泪下,又马上回头看见自己竟然在流泪,也更是无人知晓,来给予慰藉,便回头自对自地冷嘲:“你知道你一个伶仃孤苦,独自掉泪究竟是为什么呢?难不成还会有人来给你安慰么?简直煞是可笑了!”这种情感又矛盾而又为合情理。反观后,竟发现自己是如此可怜,竟然连哭泣似乎也毫无价值。
后一句“断肠声里忆平生”一句犹如妙绝的音乐一样,虽然停止,而余音绕梁,不绝如缕。这一句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联系了上片下片,将夜半笛声同忆平生结合起来;另一方面,用一个结尾来营造了一个新的开始,也就是“忆平生”三个字,这三个字能读者联想到词人生活,去思考更多的东西,可以说是个很好的留白。
全词残雪冷,花屏冷,月光冷,心更冷。
出处:“浮萍漂泊本无根,天涯游子君莫问。”的出处是纳兰性德的《浣溪沙》。
意思是:浮萍飘泊本无根,天涯游子君莫问,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扩展资料:
浣溪沙,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此调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另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通常以其词《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正体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代表作有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秦观的《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等。
浣溪沙词调有五种格式。正体,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以韩偓《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为代表。前段第二句,韦庄词“孤灯照壁背窗纱”,“孤”字平声,“照”字仄声。
后段第二句,欧阳炯词“园中缓步折花枝”,“缓”字仄声。第三句,李煜词“登临不惜更沾衣”,“登”字平声,“不”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其馀悉参后词。 至《花草粹编》所载李氏一词,前段第三句“流水飘香乳燕啼”,历查唐宋元诸家平韵词,此句从无第二第六字用仄、第四字用平者,李词误填,不可从。
变体一,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以唐末五代薛昭蕴《浣溪沙·红蓼渡头秋正雨》为代表。此词首句不起韵。薛词别首“越女淘金春水上,步摇云鬓佩鸣珰”,正与此同。
变体二,双调四十四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五句,两平韵。以五代宋初孙光宪《浣溪沙·风撼芳菲满院香》为代表。此词后结作三字三句,唐宋元词,仅见此作。
变体三,双调四十六字。上片五句,三平韵;下片五句,两平韵。以五代顾敻《浣溪沙·红藕香寒翠渚平》为代表。此词前后结皆三字三句。按《花间集》本,前后两结仍作七字一句,今从《花草粹编》,以备一体。
变体四,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仄韵;下片三句,两仄韵。以五代南唐后主李煜《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为代表。此调全押仄韵者,止此一词,无别首可校。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我是人间惆怅客,你乃天上逍遥神。
我是人间惆怅客
谁无红尘茫然心
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谁说的啊
知君何事泪纵横
谁为红尘执念君
两句出自纳兰性德的《浣溪纱》。这个”君“,我觉得是指作者自己,意思是我是人间惆怅的一个人,你如果听我说我遭遇的事情,眼泪都会忍不住的流。就酱。容若他总是不开心。估计这个时候失恋了吧,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这两句算得上是以人言己,“君”字指的不是别人,是词人自己;看似旷达,但却表现出自己的孤独和凄苦。
这是选自纳兰性德的一首词《浣溪沙》,全文如下: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本词运用了老套的上阕写景,下阕抒情的手法,但景清情切,颇令人动容。就如同面对同样的材料,高明的厨师和平庸的厨师却能做出天壤之别的两种味道来。纳兰显然是前者。
上阕通过 “残雪”、“凝辉”、“落梅”、“三更”、“月胧明”等字句,营造出了一种既清且冷,既孤且单的意境,大有屈原“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感,而这种感觉大抵只能给人带来痛苦和茫然。接着他便抛出“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的问句,这是容若因笛曲起意,自伤身世的哀叹。由词意看来,更应该是灵犀暗生的独自感慨,而不是朋友间当面的对谈倾诉。所以说,这个“君”指的是容若自己。当一个人倦了,累了,苦了,伤了的时候,便不禁会忍不住地自言自语,自怨自艾,自问自答,何况是纳兰这样的至情至性之人呢?本来词句至此,已令读者唏嘘不已,谁知下一句“断肠声里忆平生”更是点睛之笔,短短七字,不禁令人潸然泪下···见惯了哀而不伤,隐而不发,反而更容易被这样痛彻心扉的凄绝之美打动。闭上眼睛仿佛依然能看到容若在那一片断肠声里,落泪伤神。
大意是,残雪凝辉让温暖的画屏变得冰冷。梅花随凉风飘落,忧伤的笛声传来,已是黄昏。深夜想起了往事,月色于无人处也好象朦胧起来。(世人皆醉我独醒)我,世间哀愁的过客,身世凄凉。为何我在知道你的故事后泪流满面?(你,指落拓文人朱彝尊,纳兰将素未谋面的朱彝尊引为知己,因朱彝尊的“四十未闻”而落泪)痛彻心扉地哭泣,在断肠声里,因朱彝尊的遭遇而辗转难眠。
这两句出自纳兰性德的《浣溪纱》:
残雪凝辉冷画屏 落梅横笛已三更 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 知君何事泪纵横 断肠声里忆平生
本词运用了老套的上阕写景,下阕抒情的手法,但景清情切,颇令人动容。
这两句算得上是以人言己,“君”字指的不是别人,是词人自己;看似旷达,但却表现出自己的孤独和凄苦 !
虽然是我转的,但是也费了心力,选我吧!
全句散发一种淡淡的惆怅,“我”还是“君”,其实都是指纳兰自己。纳兰词至情至性,词风哀感顽艳,他的一生都活在一种我们不能体会的莫名哀伤里……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我浅薄了:我是人世间一个茫然失意的过客,知道你为什么事情而痛哭流涕,在凄婉的意境里回忆自己生平的过往。
是纳兰主客的表达了自己的哀婉惆怅的情绪。
因为我是过来人,所以知道你为何伤心流泪
歪解诗词100/031
浣溪沙
(清)纳兰性德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纳兰性德,字容若,是清代盛名的词人。他出身名门,家世显赫,父亲纳兰明珠身居高位,母亲也是皇族,他本身文武双全,颇得康熙帝的喜爱与看重,以御前侍卫职常伴君王左右。
但纳兰性德的词作多是忧伤惆怅之作,作品中充满了哀愁与悲伤,很有李煜、晏几道的风格。
就像这首词中,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点明了环境,地点应是在书房,时间则是在稍有月色的残雪之夜。这些字句营造出了一种清冷孤单的意境,令人一读就觉得冷和伤。
下阕在上阕的情感氛围笼罩下,突然情感爆发出来。“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作者内心有两个自我在对话,或者就是自言自语,自怨自艾,可见情绪之低落和忧伤。
后一句“断肠声里忆平生”是点睛之笔,仿佛可以看到月夜笛声幽噎,想起平生伤心事的词人,正在黯然伤神的身影。为什么呢?“忆平生”又忆了什么,这里给出了很大的留白,让人想要一探究竟。
我正是因为看到这一句之后对纳兰性德的生平经历产生了兴趣,想要知道为什么这样一个相门公子总是这么惆怅。经过一些调查,我想他总是忧伤的原因可能是:
01 身体可能不太好,曾经因病错过殿试,在正值壮年之时,生命短暂。
02 在富贵无忧的环境中长大,可能对任何物质上的追求都不感兴趣,曾处在之内,可能对多方权力争夺的尔虞我诈感到厌倦或无力。
03 爱情不顺,曾体验过爱而不得,婚姻中又经历了失去心爱妻子的伤痛。
04 个人交友倾向于年长且失意的文人,对很多事情都比较消极。
所以如今我们阅读纳兰之词,在为其才华折服的同时,也为其命运的悲伤感到惋惜。
浣溪沙
--(清)纳兰性德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浣溪纱 残雪凝辉冷画屏 ,落梅横笛已三更 ,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 ,知君何事泪纵横 ,断肠声里忆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