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如下:
三字经全文译文注释 三字经完整版全文
三字经全文译文注释 三字经完整版全文
三字经全文译文注释 三字经完整版全文
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出生之初,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别。
2、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4、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6、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那么到老的时候都很难有所作为的。
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8、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9、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解释】东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10、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弟”通“悌”,尊敬友爱。
三字经注释及译文如下:
【原文】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rén zhī chū、xìng běn shàn、xìng xiāng jìn、xí xiāng yuǎn、gǒu bú jiào、xìng nǎi qiān、jiào zhī dào、guì yǐ zhuān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不使人变坏,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原文】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xī mèng mu、zé lín chǔ、zǐ bù xué、duàn jī zhù、dòu yān shān、yǒu yì fāng、jiāo wǔ zǐ、míng jù yáng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布机上的布来教子。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五个孩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原文】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yǎng bú jiào、fù zhī guò、jiào bù yán、shī zhī duò、zǐ bù xué、fēi suǒ yí、yòu bù xué
、lǎo hé wéi
【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原文】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
yù bù zhuó、bù chéng qì、rén bù xué、bù zhī yì、wéi rén zǐ、fāng shào shí、qīn shī yǒu、xí lǐ yí
【译文】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三字经全文 原文与翻译如下: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寒燠均,霜露改。右高原,左大海。
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古九州,今改制,称行省,三十五。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三字经》译文如下:
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由于成长过程中, 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 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 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 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战国时, 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 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 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五代时, 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 同时科举成名。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 而不好好教育, 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 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 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 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 又无知识, 能有什么用呢?玉不打磨雕刻, 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 就不懂得礼仪, 不能成才。
做儿女的, 在小的时候。应该亲近老师和朋友, 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东黄香, 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 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汉代人孔融四岁时, 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