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内容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表白句子 > 正文

毫厘不爽什么意思解释_毫厘不爽是成语吗

表白句子
日期·2025-01-13 10:12

毫厘不爽什么意思

【毫厘不爽】:háo lí bù shuǎng

毫厘不爽什么意思解释_毫厘不爽是成语吗毫厘不爽什么意思解释_毫厘不爽是成语吗


毫厘不爽什么意思解释_毫厘不爽是成语吗


毫厘不爽什么意思解释_毫厘不爽是成语吗


【释义】:毫:细毛;发:头发;爽:错。形容一点不。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卷十四:“便是心中许多道理,光明鉴照,毫发不。”

毫厘不爽

【发 音】háo lí bù shuǎng )

【解 释】 毫:细毛;发:头发;爽:错。形容一点不。

【出 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邑人》:“呼邻问之,则市肉方归。言其片数斤数,毫发不爽。”

【近义词】 毫厘不爽

【示 例】 这块表的准确性可以说是~。

毫厘不爽是什么意思

毫厘不爽的意思是形容非常准确,没有一点误。亦作:毫忽不爽

毫厘不爽成语解释:

【解释】毫:细毛;发:头发;爽:错。形容一点不。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卷十四:“便是心中许多道理,光明鉴照,毫发不。”

【示例】此见神理分明,毫厘不爽。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

毫厘不爽造句:

1 小兰工作很细心,她所掌握的账目做得毫厘不爽。

2 这块表的准确性可以说是毫厘不爽。

3 这幅画与原作比较,毫厘不爽,几可乱真。

4 他口算能力极强,每次都毫厘不爽。

5 此处山林,竟与朕梦中所见,毫厘不爽!

6 如能随彼之意,而虚实应付,毫厘不爽,是真可谓之懂劲矣。

7 乾隆待见他两首诗都已经烂熟于心,毫厘不爽,这才说道:“那一卷是阴卷,这一卷是阳卷。

8 翰香随便指出部位,周阳都能够毫厘不爽的刺到,速度、力道也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9 我在一旁听了心里直想乐,这真是天道循环毫厘不爽!这枚石髓本来就是风君子顺手牵羊从柳家偷出来的,不论是给柳老师还是柳依依,都算物归原主。

10 浅丘一切都算的毫厘不爽,在韩怀陆看似不经意的看向方婷的一瞬,他就动了,所以韩怀陆才从方婷的眼神里看到不安。

毫厘不爽是什么意思

题库内容:

毫:细毛;发:头发;爽:错。 形容 一点不。 成语出处: 宋·朱熹《朱子语类》卷十四:“便是心中 许多 道理 ,光明鉴照,毫发不。” 成语例句: 此见神理分明, 毫厘不爽 。 繁体写法: 毫釐不爽 毫厘不爽的近义词: 毫发不爽 犹言丝毫不。 明 李贽 《观音问·答自信》:“悭贪者报以饿狗,毒害者报以虎狼,分釐不,毫发不爽 毫厘不爽的反义词: 大相径庭 比喻彼此别很大,极为不同 这类非法的方式,与习惯法的精神竟如此地大相径庭 天地别 成语语法: 作谓语、宾语;形容一点不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主谓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 without the slightest error 其他翻译: <法>au pied de la lettre

毫厘不爽的解释

毫厘不爽的解释毫:细毛;发:头发;爽:错。 形容 一点不。 词语分解 毫厘的解释 两个很小的计量单位,极言数量之小之毫厘,失之千里详细解释.毫与厘的并称。泛指长度、 尺寸 。 唐 柳宗元 《梓人传》:“计其毫釐,而构大厦。”.指毡毯之类毛织物。《敦煌曲子词·<长相思>之三》:“作 不爽的解释 .不;没有错。《诗·小雅·蓼萧》:“其德不爽,寿考不忘。” 毛 传:“爽,也。”《南齐书·褚渊王俭传赞》:“民誉不爽,家称克隆。”《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 天理昭彰 ,报应不爽。” 周海婴 《重回

毫发不爽的意思

解释:形容一丝一毫都不。

出处:明 李贽《观音问 答自信》:“悭贪者报以饿狗,毒害者报以虎狼,分厘不,毫不爽。”

语法:毫发不爽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形容一点不。

示例:这块表的准确性可以说是毫发不爽。

近义词:不失分毫、丝毫不、不累黍

反义词:截然不同、大相径庭、天地别、谬以千里

成语造句:

1、现在的生意人不可能做到毫发不爽。

2、个体商贩们订出公约,要求努力做到买卖公平,斤两毫发不爽。

3、对这台仪器的度要求毫发不爽,否则之毫厘就会失之千里。

4、这块表的准确性可以说是毫厘不爽。

5、个体商贩们订出公约,要求买卖公平,斤两毫发不爽。

6、我这块石英电子表的准确性可以说是毫发不爽。

7、两位跳水队员动作保持高度一致,毫发不爽。

8、计算机的计算毫发不爽。

9、这种机器对零部件的要求非常严格,要做到毫发不爽。

10、虽然毫发之失生于心术,其流之敝有不可胜言者。

毫厘不爽什么意思

“毫厘不爽”汉语成语,拼音是háolíbùshuǎng,意思是形容一点不。毫:细毛,形容小;爽:错。出自《朱子语类》卷十四:“便是心中许多道理,光明鉴照,毫发不。”

造句:

1、这幅画与原作比较,毫厘不爽,几乎可以乱真。

2、如能随彼之意,而虚实应付,毫厘不爽,是真可谓之懂劲矣。

3、其实也不能算慢,只能说韩旭那老家伙算计太准太精,到了毫厘不爽地程度,因为那拖着一道血光的“封”。

4、这一段评论,除了镶嵌的名不同之外,其它一大段文字,几乎毫厘不爽。

5、乾隆待见他两首诗都已经烂熟于心,毫厘不爽,这才说道:“那一卷是阴卷,这一卷是阳卷。”

6、小兰工作很细心,她所掌握的账目做得毫厘不爽。

版权声明:图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 如有侵权联系836084111@qq.com 删除